━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

ID:42369297

大小: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3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_第1页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_第2页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_第3页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_第4页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要资料━_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必修2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2)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近一百年尤其近五十年增长速度最快。(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还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原因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趋缓。(4)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变化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现在,欧洲

2、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进入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参考课本P6图1.6)(5)发达国家当前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应该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2)我国人口迁移: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

3、方向是由东部迁向西北、东北、内地。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发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较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9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

4、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迁移的因素有自然(气候,土壤,水矿产)经济(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社会(政策,战争宗教等)主要是经济因素,但每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某地区重要因素。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地区的服务中心,经济增长的中心。(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那里环境优美,有配套的公共设施。低级住宅多分布在城市内部临近工业区,环境较差。(4)商业区多分布在市

5、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9(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参考课本P23图2.8)2、城市等级提升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还有交通因素和资源因素,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服务不同: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6、。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参考课本P28图2.13)3、(1)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和推力。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2)各国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稍被拉平的“S”型,(参考课本P33图2.20)初期阶段(25%~30%以下):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环境问题严重,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60%~70%以上):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有些地区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7、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在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9城市化中期会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城市地理要素产生影响P36页4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措施有合理规划,开发新城,卫星城,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等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说明了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江西泰和

8、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了地形、土壤对农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变迁说明市场和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2)农业地域形成是因地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