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

ID:42352345

大小:46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3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_第1页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_第2页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_第3页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_第4页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2008.6一、精彩四选一(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A.祖冲之   B.贾思勰C.僧一行   D.李春2.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A.曲辕犁   B.筒车C.翻车     D.水排3.

2、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A.唐僧   B.玄奘C.戒贤   D.鉴真4.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满族   B.维吾尔族C.回族   D.藏族5.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铁钱   B.交子C.存折   D.支票6.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7.毕昇的最大贡献是()A.改进了造纸术      B.发明了火药C.编写了《授时历》   D.发明

3、了活字印刷术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9.“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10.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于2008年8月6日—8日在北京传递,奥运火炬将途经长城。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A.秦长城   B.汉长城C.明长城   D.滇长城11.“路见不平一声

4、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A.三国   B.唐朝C.宋朝   D.清朝12.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的制度是()A.八股取士   B.宗法制度C.行省制度   D.分封制度13.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关键措施是()A.闭关政策的实行   B.军机处的设置C.册封西藏首领   D.严酷的文字狱14.学习明清史后,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5、二、历史对对碰.(请将相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计8分)1.苏轼     《资治通鉴》2.药王   吴道子宋应星   《天工开物》诗仙   杜甫司马光     《念奴娇·赤壁怀古》画圣   孙思邈关汉卿   《窦蛾冤》诗圣李白三、读史解析.(请认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1题6分,2题3分,3题7分,4题6分,计22分)1.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1分)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

6、的?(1分)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5)世界闻名的苏伊士运河长160千米,巴拿马运河长80千米,诗人提到的运河全长多少千米?(6)你认为诗人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否恰当?为什么?2.看图并回答:(3分)(1)在图中填出西夏、北宋的首都:(2分)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北宋的建立者是E___________。(1分)3.阅读材料:(7分)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

7、,……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请回答:(1)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起止时间。(2分) (2)他和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3)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4.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材料二: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材料三: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请回答:⑴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1分) ⑵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

8、重危害是什么?(3分) 四、实践探究(本题共2小题,1题5分,2题15分,3题8分,计28)1.某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其中一题要求选手进行朝代接龙。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