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真题训练

等高线真题训练

ID:42333052

大小:1.84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2

等高线真题训练_第1页
等高线真题训练_第2页
等高线真题训练_第3页
等高线真题训练_第4页
等高线真题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真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高线高考真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6~8)读下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米B.55米C.60米D.65米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米B.40米C.65米D.90米(2011年四川文综卷,3~4)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

2、.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5.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2011年浙江文综卷,3~4)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6.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7.学生在

3、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2011年江苏地理卷,7~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9.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2012年高考真题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10-11题。10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4、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11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二、综合题(共2大题,合计56分)12.(36分)(2005年全国文综卷I,36)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13.(20分)(20

5、08年全国文综卷I,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3CCB试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入题平实,考查逐步深入,注重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第1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等于65米;第2题,四处中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陡,水流速度最快;第3题,此题要求学生会根据坝高绘制坝顶,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坝顶长,隐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

6、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判断,水库大坝应建在图中河流①②之间的河谷处,据图可知,该处河谷最低处海拔在40~45m之间,要使坝高在13m,坝顶海拔需达到55m左右。根据比例尺估算该处两侧两条55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约为40米。4~5CA试题以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融入定位信息,探讨地形、工业、农业、盐度、气候与植被等区域知识。第4题,该剖面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第5题,甲地海水是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对岸海域是非洲的西部是本

7、格拉寒流,是上升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的非洲的西部沿岸是热带沙漠景观。6.D调动实践技能,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和比例尺,通过测量计算,可知溪谷的坡度变化;而溪谷的蒸发量测量所需时间较长,溪谷不同位置蒸发量也不可能相同,蒸发量数据较为专业,在学生实习中很难获得;由于是“台风过后”实习,所以台风降雨量,无从得知;溪谷地区台风雨带来降水形成径流增大,侵蚀作用变强,搬运作用发生变化,堆积物的粒径有变化,并且堆积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通过台风前后堆积物的上下层对比可知,堆积物粒径有明显的变化。因此D选正确。7.B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调动

8、所学等值线规律“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判断甲、丙位置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为山谷,河流发育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乙、丁为分水岭,学生的溪谷的观测点是甲、丙。8~9CA从等线的走向可以看出为东北地区高,所以河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