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18843
大小:18.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2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天火之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能从课文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感受人物精神教学准备:ppt课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天火?(拉幕形式聚焦天火),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天火(视频),大家感受到这个天火怎么样?——可怕,难怪中西方的人们称他为“雷神”、“上帝的怒火”。但是,面对天火,有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叫——富兰克林,这篇课文中,富兰克林做了一件什么事?(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事。)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2、——(指课题引读——19天火之谜)二、细读课文,感悟品质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书中的文字,回到18世纪,跟富兰克林一起做实验揭开天火之谜。但是,做实验之前,富兰克林好像还做了几件事,你们知道他做了什么吗?大家自己读一读2、3自然段,找一找。(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说的很对,其实,在我们观察这个雷暴的时候,富兰克林也在观察呢!但是,他和我们观察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请大家齐读这一段,想一想(ppt出示富兰克林……毙伤动物)(二)观察和推测1、引导:富兰克林把雷暴和什么联系到了一起?(静电放电现象)为什么富兰克林会联想到静电放电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样事物,你们发现了什么?(ppt出
3、示图片对比)2、(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原来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你们真会观察,那通过这些,你们会做出什么推测?富兰克林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他也做出了这个推测。(出示PPT: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3、(交流:同学们,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了这个,什么叫“早就”,说明富兰克林观察时间之——长,我们观察那么一会就做出了这个推测,为什么富兰克林要观察那么久呢?)告诉我们做科学实验需要——持之以恒的观察。语言训练:把推测换成猜测行不行?推测:有根据的猜测。科学家
4、的推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的。4、那别人相信雷暴就是放电现象吗?(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不畏惧可怕的雷暴,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测,真是不容易。可是这推测却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你知道什么是冷嘲热讽吗?(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对富兰克林冷嘲热讽的?(三)实验探究1那么“风筝实验”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富兰克林
5、一起走进那个震惊世界的实验。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小节,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讨论:1、这是个怎样的实验?2、做这个实验需要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什么?注意联系文中的具体词句,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3交流:预设一:实验环境(选择恰当的时间)(1)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朗读。①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适时出示ppt)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实验时的气候环境十分恶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还有哪里也说明了这一点?②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天气进行实验呢?补充材料,感悟危
6、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也能看出这次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出示: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3)富兰克林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实验,你体会到什么?预设二:实验步骤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危险的实验。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段话中哪里可以体现出实验的危险?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
7、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1)大家看看,这两次实验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