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ID:42316320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2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牡丹江市平安小学王军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2.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解答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巧设铺垫师:复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道练习,请同学们看屏幕。(电脑出示)谁来给大家读读题。打开练习本列式计算。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1.导入:我们已经

2、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2.学习例3(1)出示例3。请同学们看屏幕,谁来给大家读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读题比较:例题3与复习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两个已知条件都相同)不同点是什么?(所求的问题不同)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进一步弄清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3)(电脑显示线段图,先闪动多的部分,再闪动原计划部分)(4)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5)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

3、谁作比较量?(6)列式解答:(14—12)÷12=2÷12≈0.167=16.7%注意:“多百分之几”仅表示多的部分,不包括原来的计划数。(7)还有其它方法进行解答吗?(把原计划造林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即100%)3.变题讨论,深化理解(1)如果条件不变,还可以怎样改变问题?(换个位子比一比)(电脑显示)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读题后讨论提问以谁作为单位“1”的量?谁作为相比较的量?然后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2)反馈检查,课件显示对照

4、纠正。方法1:(14—12)÷14=2÷14≈0.143=14.3%方法2:1-12÷14≈1-0.857=0.143=14.3%    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4.3%。(3)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每道题的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单位“1”相同,除数相同。两种方法的第一步所求的问题是不同的)改变问题后的列式与例3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除数变了?(问题变了,单位“1”就变了,除数也就变了)小结: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解答这类题时,从问题入手,找准单位“1”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三、课堂小练,内化归纳1.分析问句,说出把谁看作单位“1”,用谁除

5、以谁。(电脑显示)2.填空题(电脑显示)3.P116下面的“做一做”。4.练习三十的第1、3题。小结:今天学习的应用题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时首先必须弄清楚谁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谁是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解答时用“比较量÷标准量”。只是今天学习的比较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罢了,要先求出它,所以称之为“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在课题“较复杂”三字加着重号)四、课堂作业,强化新知练习三十第2、4题。教后反思:本节课,从教学设想到教学实践都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提供给学生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

6、学知识,倡导的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实现的是真正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供给学生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知识。(1)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基于此,本节课教师从本地实际出发,展示给学生研究的是学生极其熟悉的信息,学习素材具有现实性。同时,信息的获取全依靠学生的社会调查,课堂上研究解决自己调查的信息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亲切和有趣。在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发现、可研究、可探索的东西处处皆有,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2)让学生广泛开展了收集、选择、处理、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7、交流等多种数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作社会调查,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整节课围绕选择学生收集来的信息展开数学活动是一个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课堂进程的三个关键处,由于有相应旧知识作铺垫,教师三次提出让学生“猜猜看”,无形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猜猜看”的驱动下,学生独立思考加小组合作,验证了自己猜测的结果。猜测和独立思考就是思维训练,小组合作就是能力培养。(3)教学过程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知识”的模式。纵观教学全过程,教师创设了几次举足轻重的连贯性问题情境,从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猜猜看求

8、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怎么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次创设问题情境几次建立数学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