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93275
大小:193.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9-12
《医技第一批整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检验科4.15.2.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检验科门口张贴生物危险标志,科内划分清洁区(更衣室)和操作区。二、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三、实验室上岗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并经过岗前培训。四、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五、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程序操作,减少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用移液器吸取液体,严禁用口吸。六、工作人员在操作区内不得进食、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七、外来合作者、进修、实习和参观学习人员在进入检验科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本院医务科和本室负责人批准。八、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切伤、污染皮肤,
2、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污染衣物、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的不同情况,立即按《紧急情况处理规程》进行紧急妥善处理。九、检验后的各类标本和其他废弃物,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实施分类收集处理。4.15.4.4检验报告单书写审核制度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检验报告单是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也是病人知情权的一种体现,因此,对检验单内容、格式、报告及发放有必要做详细的规定,指导检验人员正确书写检验报告,为患者提供完整、正确、规范、及时的检验报告。 一、由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填写申请检验项目,填写必须规范(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临床
3、诊断、科别、标本种类、送检日期、送检医生),对申请内容含糊不清或缺项的,本科人员应退回修改,并在标本拒收记录本上登记。二、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或中英文对照的检测项目名称、报告单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受日期时间、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审核者的双签名(急诊除外)。急诊检验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报告单书写必须规范,严禁涂改,严禁使用热敏打印或打印不清楚的报告。 三、检验报告一经审核,门诊报告单送到门诊服务台,病区的检验报告单统一由专人下午送到病房各科室,并有病房护士核实接收。在报告单发放过程中,要
4、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病人检验结果,病区办公室只限于医务人员进入电脑(或病历)查看病人检验报告,门诊需凭病人的就诊卡或条码号取化验单。门诊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检验报告单发放和咨询。 四、发放报告单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报告单的丢失、遗落。报告单如有丢失,由实验室负责查找记录补发报告。 五、检验报告单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规定,污染的报告单必须经消毒后再发放。检验报告单审核、复检制度一、检验报告除主检人签字外,必须要有上级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后发出。对异常结果要及时复查,并与临床科室联系。二、单人工作岗位由操作者仔细审核,盖章。三、多人工作岗位由职称高者进行审核,签字认可。
5、四、任何情况下进行血型鉴定时,操作人员须用试管法和玻片法两法鉴定,两法结果一致方可确定。五、实习、进修人员、见习期工作人员均不得签署检验报告。六、遇有疑难或罕见的检验结果应报告科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诊并提出解决措施。当检验结果可疑时应进行复检,不得草率发出。七、复检是指对留存的样品进行重新检测,或者联系相关科室二次重采,以比较两次的检验结果的差异。八、对复检查出的严重差异问题,分析原因,落实责任,采取措施,改进操作,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4.15.4.4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定期沟通制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定期沟通制度一、目的:通过检验师与临床的定期沟通及时发现本科工作中的缺陷,以便及时
6、整改,不断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和检验质量。二、适用范围:(一)临床科室反馈或征循的信息,如检验质量方面的缺陷、建议、意见等;(二)与临床科室的各种沟通,如检验结果疑问解答、新项目用途介绍和检验信息发布等。三、职责:检验医师定期向临床征循如检验项目设置合理性等与检验相关的意见,随时接收临床有关新项目需求的建议,并进行答疑、咨询和反馈,定期评估、汇总。科主任负责处理疑难的、重大的或下属部门不能处理的建议和意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四、要求:(一)检验医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医院的目标及发展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及检验科相关的制度。(二)虚心征求临床医生、护理部对检验
7、科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同时,通过相互沟通,也取得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三)参与临床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并依据实验室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四)根据临床信息,对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申请、患者准备、以及样品的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检测和结果给予指导、培训、答疑和咨询。(五)掌握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医师的需要和要求,评价检验项目、合理组合,规划和开展新项目,并推动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