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ID:42289393

大小:636.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9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年第37卷第17期化学教育(http://www.hxjy.org)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杨玉琴倪娟。(1.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学习方式变革的表面化、课堂师生对话的肤浅化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虚化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为解决浅层学习弊端提供了可行路径

2、。深度学习教学设计需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策略运用、技术支持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设计高阶思维I)OI: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20099深度学习(Deep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作为一种特定学习概念的表达由来已久。早在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20世纪70年代,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与、乐于探究⋯⋯”。各科课程标准皆对“科学探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提出深度学习究”作

3、了相应规定,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概念r】]。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学习(SurfaceLearning)相对,深度学习是一种且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解性的学习、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科学探究往往徒有其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之后,Ramsden(1998)、形,却元其实。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Entwistle(1997)和Biggs(19

4、99)等学者在这一(1)将学生活动简单地等同于科学探究活动概念基础上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发从语义上讲,“探究(Inquiry)”一词源于拉丁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_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展,近年来国外学者逐渐开始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询、寻找),探究活动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未知的深度学习。相对而言,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性。探究行为产生的基础性前提就是问题,正是问究起步较晚,且集中于教育技术领域,而在各学科题的存在使得个体必须通过不断地探索来获得有关教育领域,利用深度学习

5、理论进行学科教学的研究新环境的各种信息,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探则少之又少。究过程中,个体不仅要使用观察、分类、交流、测学科教学视域下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量、推论、预测、假设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而且目的是为了构建有意义的学习,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要使用概括、分析、类比、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解、归纳、掌握、运用,结合原有认知结构,批判来形成并修正科学解释,识别和分析各种模型,交性地接收和学习新知识,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流和应用得出的科学结论等。因此,探究活动不仅通过分析,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3]。深度学是外在活动的过程,更是理

6、性思维的过程。正如杜习为切实改变目前学科教学中广泛存在的机械学威所说,探究是“对任何一种信念或假设的知识进习、碎片化学习及浅层学习等弊端提供了可行行的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探究的目的是通路径。过使用解释、证据、推论和概括来证实信念。但在1为何要强调深度学习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科学探究的泛化现象,只要是1.1学习方式变革的表面化学生的活动,皆美其名日“科学探究”。如案例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B-a/2015/01/021)**通信联系人,E-mail:459589075@qq.corn化学教育(http:

7、//www.hxjy.org)2016年第37卷第17期所示,是教师们在课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常案例1是教师为引人原电池设计的对比实验,用的一个“探究”实验。旨在通过不同实验现象的解释来说明实验4装置中案例1:Cu-Zn原电池探究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引入原电池概念。该实验实验现象解释活动名日“探究”,但整个过程中只有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描述或解释等活动,却没有源于问题的推1酋辞片表面有气泡锌与稀硫酸反应理以及为问题解决寻求证据等过程。实验的呈现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有没有办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若能转化,这样的化学反应应满足什么

8、条件?如何设计实验来实现这样的转化),只是为了2铜片表面无气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t2SO引入概念。知识的卤产生突如其来,学生不知道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更不知道知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什3辞片表面有气泡锌与稀硫酸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