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ID:42269233

大小:34.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1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年上海市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刘士林教授在上海报业大厦的演讲   ①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

2、和交流的问题。  ②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

3、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 ③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这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 ④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就此而言,重建主体

4、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⑤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声音”比“语言”重要,二是“听觉”比“视觉”深刻。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此外,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

5、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⑥“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⑦从表面上,城市越大,其声音结构也就越复杂。但城市再大也是城市,其声音同样有章可循和有规律可研究

6、。 ⑧宋代的青龙镇是上海第一个城市形态。从宋至清,青龙镇一直相当繁华,甚至有一定的国际化色彩,“镇上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设有官署、学校、仓库、税场、酒务、监牢、茶楼、酒肆,栉比鳞次,热闹非凡。”但由于城市地位不高,或者说周边的“江南”城市过于繁华,上海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发声权”,即使偶尔发声和“呐喊”,也淹没在江南大城市的人声鼎沸中。这是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几乎听不到“上海声音”的根源。   ⑨170多年前的开埠,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海(    )真正有了自己的城市形态和性格,(    )开始有了

7、“城市声音”和“城市形象”,此后经过近百年的摸索,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稳定为以海派文化为基调的上海城市声音。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上海城市声音中最重要的新元素是西方声音,从开埠后以上海土话模仿英语发音形成的“洋泾浜英语”,到作为近代工商业城市的“制造局的机器轰鸣声”和作为现代工作生活作息节奏的“海关钟声”,再到作为近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生活方式象征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百乐门爵士乐”,这些典范性的“异域声音”,开启了上海与传统中原城市、与周边江南城市完全不同的“上海新声”。   ⑩正如城市越大形态就会越复杂一样,如果仅仅将“海派

8、声音”看作上海的唯一,则未免过于简单化和孤陋寡闻。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就在于它不是只有一种“腔调”。《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