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分析心理

荣格与分析心理

ID:42256276

大小:2.5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11

荣格与分析心理_第1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_第2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_第3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_第4页
荣格与分析心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荣格与分析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荣格与 分析心理学无限大小组个人简介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eJung)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改变命运的事情十二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者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亦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而

2、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的,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后,晕眩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着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一切又回复了原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影响一生的三个人物弗洛伊德:来自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和引导。“斐乐蒙”:荣格直接进入无意识独自探险的“导师”。卫礼贤:给荣格带来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支持。荣格与弗洛伊德:从《梦的解析》问世开始,荣格也就开始了与弗洛伊德的特殊关系。当时,精神分析还未能被社会所接受,有关的研究与言论还在经受各方的责备与抨击。1906年,荣格撰写文章为弗洛伊德辩护,受到一些知名教授的

3、警告,说这样会为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带来危害。但荣格依然十分坚定自己的立场。荣格给弗洛伊德寄去关于词词语联想的研究论文,开始了两人之间的快往来。弗洛伊德回赠荣格一幅他自己的照片,也很想知道荣格的长想。于是,1907年,荣格从苏黎世前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两人持续畅谈了13个小时。荣格与弗洛伊德可谓是“一见钟情”。弗洛伊德比荣格大19岁,俨然一位父亲。实际上,弗洛伊德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地把荣格视为自己的儿子。因而,荣格也就有了精神分析“皇储”的称呼。不过,即使是在这第一次会面的时候,荣格也弗洛伊德便有所分歧,主要表现在对“灵性”和“性欲”问题的看法上。荣格与“斐乐蒙”1913

4、年12月,荣格从他的一个梦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斐乐蒙”。“斐乐蒙”从一个希伯来先知的形象中发展而来,荣格称其为“异教徒”,“他所带来的是有着诺斯替教色彩的一种埃及与希腊合一的气氛”。与弗洛伊德的分裂,荣格开始了与无意识的直接面对。实际上此时荣格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有失去方向、无所适从的感觉。但是,有了“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荣格说,标着着他逐渐走出黑暗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他对于曼荼罗的绘制与领悟。荣格是在1918-1919年前后开始绘制曼荼罗的。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些圆形的图画,似乎恰

5、恰对应于自己某种内在的心境。荣格在这个时期画了许多幅曼荼罗。每当画他们的时候,也总是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正导向什么?其目的在哪里?荣格说:“事后只是慢慢地我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曼荼罗。”荣格引用歌德《浮士德》中的话说:“‘成形、变形、永恒的心灵的永恒的创造。’而这便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于是,对于荣格来说,他的曼荼罗,也就是深层自我的再现与反映。这种表现与反映,所带给荣格的,就是其对于自性化道路的领悟。荣格与卫礼贤卫礼贤(RichardWilhelm,1873-1930),又译作理查德·维尔海姆,德国人。在其57年的人生历程中,有25年是在中国度过的。1899-1920年他

6、一直生活与工作在青岛,1922年起又在德国驻华使馆工作,并在北京大学任教;1924年回到德国之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中国史和中国哲学的荣誉教授,仍然从事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工作。他曾在劳乃宣的帮助下将《易经》翻译成德文,用20年的时间翻译与主编了8卷本的《中国宗教和哲学系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卫礼贤在荣格生活中的出现,不但给荣格带来了东方的智慧,带来了《易经》的意义,带来了道家内丹的理论,而且见证了荣格面对无意识的经验,使荣格获得了莫大的支持。荣格在研究与撰写《金花的秘密》(与卫礼贤合著)的过程中,完善了他的积极想像技术,尤其是将道家“自然”、“无为”的意义付诸于这种心理分析的技

7、术之中。《金花的秘密》见证了荣格通过曼荼罗对于自性的探索与感受,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促成了荣格对于“炼金术”的融会贯通。通过卫礼贤,荣格获得了对《易经》的理解。荣格说,“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文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