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

ID:42240437

大小:35.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_第1页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_第2页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_第3页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筹建 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筹建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人,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郑重向和林县教育局申请成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小到个人修身,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被称五常,是我们中华的美德,为我们做人的提供了行为准则;大到社会的建设,如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也可以推源于儒家学派的“大同”思想。传统文化的力量可见一斑。当今社会正能量是主流,但一些不良的现象与风气破坏着社会的和谐,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着负面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堪忧:大米打石蜡;火腿浸敌敌畏;拿苏丹红来喂

2、鸭(红心咸鸭蛋);火锅里放福尔马林等问题数见不鲜。商品质量为患:纸制“礼拜鞋”穿不过一周却价格昂贵;一次性VCD机外表光鲜,价格便宜却“中看不中用”。社会的风气甚至影响到校园: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考试作假事件不断;沉湎游戏、沉湎毒品,淡漠亲情,曲解爱情。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感觉越来越读不懂孩子的世界,读不懂这个社会的某些灰暗面。归根到底,行为的失范,来源于道德的迷失。我们有责任把社会的不良风气扭转,让光明的阳光普照社会与人心;我们有义务拯救迷失的孩子,他们不是堕落,只是暂时迷了路。在法律之外,我们依然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温润迷茫的或被

3、物欲蒙蔽的心灵,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改变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构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推进中国梦的进程。这道德的力量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薪火相传。以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影响人心,影响社会。因此我们提议在和林县筹建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一、教育指导思想方面:教学理念上,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将参考陈大惠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为弘扬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结合和林县具体现实,提出更具体的教学理念1、“给学生一把走出迷途的金

4、钥匙”: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纠正自己的行为,树立“感恩、为善、坚强”的人生信念,从而从自身做起,以积极的心态立身社会。2、“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从自身做起,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慈子孝,婆善媳贤,以爱与宽容之心对待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教学目标上,以“立身明德,修己达人”为目标,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汲取安身立命的正确精神力量,修养身心,适当给他人以正面影响。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来说提炼了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教义,取其精华。佛教中的“空”、“慈悲”等理念。佛教中

5、“空”的思想,教育人们万事不能执着。《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形形色色的世界对于只是光阴过客的我们来说最终就是一场空幻,名名利利只是借过,生命终结时带不走分毫。所以对物质不必太过执着,更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佛教指示我们以“空”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知道遇一切事都要保持平静,心不动。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悲,这才是佛菩萨的智慧。这并非要我们对事物绝望,或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而是让我们了然大悟,确知世间一切的真实现象。不要一味向外追求不实的东西,应反观自己的内心,发掘自性智慧,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果能彻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无执着的风光,

6、若能体会“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见地上,积极的建设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义的欢乐人生。佛教还教育我们做人要慈悲为怀。慈悲本是为人之本,它道出了作人应该遵行的准则。慈,是一种对他物或是他人的生活态度,悲,是一种自视,是对自我的评价和定位。慈是用心为众人,是一种奉献。悲,是心在万物之下,是让人觉知人类之渺小。慈悲,意即作人,要有奉献之心,万物各有其存在之理,故须对万物心存善念,平视众生,众生皆平等,要觉知人之渺小,仰视苍天,天之高,窥视大海,海之宽,人为何物?苍海一粟。慈悲,正是道出了作为人,要有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之心,要有慈心,要将心比心,要有悲心,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有中庸之理

7、,说做人要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轻不重,所以,中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慈悲与中庸也一样,它也是做人之最高境界。道教的“清净、无为”思想:道体虚无,但却是整个世界的本原,是一切运动包括宇宙演化的推动者,道是万物的总根源。而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道既无形无象,德作为体现在具体事物中的道,也没有形象可言。老子教导人们,必须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意思私心物欲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从而体验到自己的本性(素),守住自己固有的道(朴)。这就要求用心恬淡,不为物欲所蔽。心中既然没有成见,没有压力,没有杂念,坦坦荡荡,虚净无尘,那麽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