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ID:42213641

大小:189.7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0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_第1页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_第2页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_第3页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_第4页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大同中学课程方案学校: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杨明华参与人员:蔡蓉、郭金华、陆兴海、曹式耘、王菲、姚军执笔:郭金华、姚军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上海市大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共有教师150余名,全员参与二期课改试验,2002年以来,近3000名学生参与课改试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学校由单科的教材教法改革逐步发展到课程教材的整体改革,并辅之以管理体制的改革。1987年起,学校在全市率先进行“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加强活动课程”为内容的高中课程结构整体改革实验并作为上海市一期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积极参与上

2、海一期课改,为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1997年起,学校又先期投入了二期课改的实验研究,从最初形成研究型课程方案,到整合选修课,建设拓展型课程序列,到课堂教学贯彻课改新理念,2002年开始投入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实验工作。在课改工作中,全校教职工与学牛积极投入,扎实开展实验工作,学牛、教师和学校在课改平台中不断成长。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实践研究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果,“走向创新,走向未来一—大同中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及上海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年,“上海市中小幼课改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学校全方位

3、开放了11门学科25节教学公开课,市区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教师500多人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学校在会上做了《聚焦课程,践行教改》的主题经验交流。2006年5月9H,上海市中小学实施二期课改高中校长、培训者培训——大同中学“学校课程领导”专题培训在大同中学举行。大同中学以“学校课程领导”为主题,向与会同志开放了19节课堂教学研究课,包括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杨明华校长向全市高中校长和培训者作了题为“学校课程领导的思考与实践”的学校课改实践汇报。第二部分学校办学及课程理念一、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以及“坚

4、持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健康发展个性、培养吋代新人”的目标。在育人目标方面,学校坚持“爱国、民主、创新”的文化传统,培养具有鲜明吋代个性的大同人,塑造“热心公益,勤奋朴实,自信自立,学有所长”的大同学子形象,即:>具有坚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感、政治信念;>具有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基础道德、基本行为领先,社会责任感强;>勤奋、刻苦,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品质;>有包容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较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规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并有某一方面的爱好和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

5、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批判性反思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二、学校课程理念课改理念提岀,学校的课程实施应当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实施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经历;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知识获得的需要,更要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还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整体思考学校的课程设计时,把握“三个立足”,努

6、力做到“三个有利于”。“三个立足”即:立足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育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差异性;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需求。“三个有利于”,即让课程实施:更加有利于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更加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学校课程结构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则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理念提岀,学校课程应当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理解是: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

7、应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社会实践的经历”;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仅满足学生知识获得的需要,更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满足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不仅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发展,还应当满足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需求,还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