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98887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0
《七国之乱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国之乱,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争。在七国之乱中,西汉成功地夺取和巩固了政权。那么,大家对七国之乱的细节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的西汉的历史资料,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在七国之乱这个历史时间里,我们能看到西汉统治者的智慧和血腥。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滇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
2、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走。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八王Z乱是发生于屮国四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屮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I•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兀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屮参与这场动乱的
3、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屮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示的屮国进入五胡I-六国时期。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示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⑴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H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蚊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⑵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桶⑻,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樽于
4、京师,湘王朱柏口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笫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⑵建文帝以为准备妥当了,便秘密卜•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丿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Z役”。⑵建文帝无大将对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⑵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⑷。战争历时
5、四年(1399—1402年)。⑵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口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⑵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笫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三藩Z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町喜、靖南王耿精忠。⑴清廷入关后对付李口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町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J1.威胁到清政权。1673年
6、(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刀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儿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冇台湾的明郑等地都冇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23】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
7、气。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人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啼位”传给孙了吴世蹒。⑷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瑙口杀,历时8年的三藩Z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