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

ID:42196461

大小:577.72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09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_第1页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_第2页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_第3页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_第4页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考情解读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重点知识梳理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⑴原因,外因:酋方文化的逐步渗透。内因:晚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的推动。⑵表现①衣:“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②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③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1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④习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简约文明。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20世纪50〜70年代①勤俭

2、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②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2)改革开放以后'衣:服装颜色五彩缤纷。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①物质生活<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②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②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③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等铁路。④〃九五〃期末:运营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⑤1997年以来:实现儿次大提速。@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⑵公路①201比纪初,汽车开

3、始在上海出现。②随后,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③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⑶水运①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②洋务运动吋:洋务派创办轮船招簡局,打破列强垄断。③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④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4)航空<'丿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1.通讯⑴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②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屮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4、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⑵电话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②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①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1)互联网:近年來,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走向繁荣(1)19世纪屮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屮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屮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是《申报》。(2)19世纪70年代起:报刊越来越多,反映社会思潮,呈现繁荣景象。(3)20世纪前期:屮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屮华》《新华FI报》《解放日报》等。(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

5、等。(5)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來。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开始起步。⑴电影<2()世纪2()年代: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201k纪80年代:走向辉煌。(1)电视:1958年电视业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3.互联网(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3)接入:1994年,屮国正式接入互联网。(4)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高度互动。(5)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娱乐方式。高频考点突破高频考点一、

6、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例1.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Fl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1912年《申报》刊文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公务员在衣、食、住、用等各方面模仿西方,反映了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民族工业的相关信息,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错误。【答案】D【变式探究】下

7、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IH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教肓的发展,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科信息的能力。教师是洋人:学的是英语,反映近代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近代化特点。学生拖着麴子则仍是淆朝传统的打扮。这条明当・肘的教肓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故选C项。B【答案】C高频考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