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

ID:42155666

大小:4.8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9-09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_第1页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_第2页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_第3页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_第4页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华师版七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起源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顾颉刚先生(1893-1980)从信古到疑古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疑古到释古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

2、》、《六韬》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从疑古到释古李学勤著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3、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年代千年文化分期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周口店系统匼河系统西南东南2000旧石器早期小长梁西侯度元谋1000500周口店蓝田观音洞和县龙潭洞100匼河50中期许家窑丁村岩灰洞东海大贤庄15晚期峙峪、虎头梁下川富林、穿洞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上、中门齿北京人头盖骨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周口店文化石锤观

3、音洞文化砍砸器旧石器时代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苏秉琦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苏秉琦著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

4、——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陶裸体女像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玉发箍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红山文化玉龙燕辽文化区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山东文化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玉铲大汶口文化彩陶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山东文化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黑陶盒、双耳单耳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考古

5、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红陶釜、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骨耜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陶猪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河姆渡文化猪纹钵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菘泽文化的陶壶和玉琀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因此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考古所见

6、中华文明的起源长江中游文化区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彩陶碗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长江中游文化区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彩陶蛋壳杯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彩陶漩涡纹尖底瓶马家窑彩陶漩涡纹瓶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甘青文化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双耳陶罐齐家文化刻划纹两联罐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外来说——本土说对彩陶文化的认识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一元论——多元论王国维—傅斯

7、年—蒙文通—徐旭生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参考论著: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东汉武梁祠画像石夏禹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南宋大禹像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庄子·天下》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徐旭生先生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徐旭生著梁思永:后岗三叠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8、—商文化面纱中的夏代文化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玉七孔刀玉璋面纱中的夏代文化鸭形陶器面纱中的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铜爵面纱中的夏代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