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46107
大小:344.4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9-09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知识总括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散文与诗歌相比,篇幅相对较长,形式上约束较少,其外在表现或整或散,或缓或急。“散”是多数散文的基本特征。“散”不是散漫杂乱,毫无章法、生气和血脉,而是在多姿多彩的表现屮,有充沛的思想情感贯注其屮。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性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方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
2、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文气贯通,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把握文章屮的思想感情脉络有多种途径。第一,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刈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第二,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探求。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将文气,以文气来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不同的阅读速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可以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提要钩
3、玄可以和因声求气、反复诵读相结合,在获得对作品情意的深切了解之后,再进一步研处作者表情达意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六国论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询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2、掌握和积累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句。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语境揣摩、辨析词义及活用的能力。4、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彖的语言特色。教学设想:1、结合课前预习,课上耍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课后苏辙的《六国论》指导学生作比较阅读,扩
4、展阅读视野,加强对课文的理解,锻炼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言:1.历史的兴废、有许多史实让人握腕叹惜,成为经久不衰的谈论话题。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然后经过短短的十五年,又迅速地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兴废中的一件大事,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长久谈论的话题。以这件事为题材的文言文,我们已经学过两篇,请举出:板书:《过秦论》、《阿房宫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以此事为题材的文章板书课题:六国论2.三篇文章虽属同一题材,但论述侧重点不一样。前两篇侧重论述,秦亡的教训,后一篇侧重论述六国灭亡的教训。主题也不一样:《过秦论》中心论是什么?——[仁义
5、不施而改守Z势异也。]《阿房宫赋》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那么,我们今天学的《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这三篇文章虽然同话一个话题,但时代各不相同:板书:《过秦论》西汉初年(汉文帝)《阿房宫赋》——晚唐(唐敬宗)《六国论》北宋(当时统治者)为什么同一件事,后来人老去唠叨呢?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Z师)。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民富国强,这种写作动机叫[借古讽今]板书:《过秦论》(汉初)一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一一劝汉文帝“安民”休养生息;《阿房宫赋》(晚唐)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对唐敬宋大兴土木发出警告;借古讽今《六国论》(北宋)一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一一反对屈辱求和,抵抗契丹、西夏。2.当时的时代背景到底怎样呢?介绍背景,了解写作意图。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C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
7、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耄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眨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
8、弱。苏洵生活年代(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瀆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宼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而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渲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