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17954
大小:239.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8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化练习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表反映的是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密度数值。分析表格,结合世界人口分布状况,完成1〜2题。大洲屮乙非洲北美洲丙T人口口然密度(人/平方千米)69822514243.41.甲、乙、丙、丁四洲中代表亚洲的是()A.甲B.乙C.丙D.T2.丁大洲的人口自然密度最小,主要是因为()A.干旱面积较大,人口稀少B.开发历史佼晚,人口稀少C.经济落后,人口大量外迁D.气候湿热,不利于人口居住解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业洲,但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其人口密度也最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甲为亚洲,乙为欧洲,丙为南美洲,丁为大洋洲。大
2、洋洲中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广大,但因干旱面积较大,多数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答案:1.A2.A下图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读图,回答下题。3.该指标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B.石油储量C.耕地数量D.年降水量解析:此图可依而积较大的河南、山东、广东来判断,此三省均是我国人口大省,故A项正确;若为石油储量,则应该是黑龙江、新疆、山东等面积较大;若为耕地数量,则面积较大的应为东部平原各省,而东北各省的面积不符合;若为年降水量,则应为东南沿海各省的面积大,故B、C、D三项不正确。答案:A2.根据下图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农耕区的人口
3、密度一般大于畜牧区②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大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③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的结合程度较好④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趋向东西平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农耕区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优于畜牧区,故人口密度较大;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促进了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我国自然资源中西部丰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坏境人口容量小。答案:A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一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据此回答5〜6题。3.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4.西北地
4、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解析:第5题,我国该线(黑河一腾冲线)西北部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第6题,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水资源较多的地区,人口分布较集屮。答案:5.A6.B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杲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7〜8题。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
5、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A.10000B.6000D.45003.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
6、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图中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
7、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答案:9.B10.D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示意图,冋答11〜12题。冃江2Omm0.7-1.3可0.2~0.72.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12•该省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B.耕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解析:第11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