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15029
大小:261.0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8
《高一地理模块二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模块二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A、出生率B、死亡率C、人口密度D、自然增长率2、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看,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模式多()A、嘀低高”模式B、”过渡模式C、”三低”模式D、无规律可循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超不过60%。据此完成3-4题。3.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牛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4.关于大量
2、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地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5.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实际的社会行为有()A.大量使用聚乙烯塑料饭盒B.秋天焚烧树叶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D.使用一次性筷子6•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A.禁止利用煤炭为原料取暖,全部使用太阳能B.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C.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D.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7.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
3、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C.出口矿产,换取外汇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回答8-9题。8.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B.发展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C.倡导一次性经济消费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9.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C.以生物
4、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D.人均消费资源量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10-11题。10.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11・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
5、复杂D:人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稠密13下列资源中,屈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炭资源B・水力资源C.生物资源D•土地资源14.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类的遗传因素B.婚姻生育观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自然灾害15.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16•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A.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17根据土地承载力,有关专家主张中国
6、的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这个数字不具备()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绝对性1&下列问题的产生,与人口增长没有根本关系的是()A.土壤污染的加剧B.耕地总面积减少C.火山的喷发D.土地荒漠化1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湖南省张家界旅游,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20.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21.以下不属于城市化的三个标志的是(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D.城
7、市用地规模扩大)D.日本A.城市人口增加,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C.城乡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22.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比重最低的是(A.澳大利亚B.英国C.孟加拉国2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24.对工农业生产布局都产生较大影响的区位因素是()①气候和地形②原料和动力③水源和交通④市场和劳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25.下列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C.亚洲水稻生产主
8、要以大农场为主D.②④)B.业洲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很高D.要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必须扩大播种面积26.南京市周圉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地形B.市场C.土壤D.交通27.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B.高寒缺氧、多年冻土、水土流失C.髙寒缺氧、缺水、生态脆弱2&下列现彖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水土流失、土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