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10735
大小:211.9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8
《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咼一历史必修一检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3.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第I卷客观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朝的“维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比较完备的宗法制B.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C.确立尊卑分明的礼乐制D.创立权力至上的皇帝制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
2、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2014年6月9日正义网:“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地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察举制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
3、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5.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D.防止结党,限制宰相6.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
4、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了地方割据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评价某份政治纲领时说:“把农民群众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需要很多环节,而中国尚未有这些环节......其只是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而已。”下列关于这部纲领,说法正确的是()A.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B.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C.推动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全盛D.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8.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
5、。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9.史学家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10.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使用的军队是早已盘踞在京津铁路沿线的“中国驻屯军“。日本在华驻军源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
6、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935:□□口□,口□□口1949T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6.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
7、下列按歌词内容反映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十送红军》:一送俚格)红军,价支个)下了山湫雨俚格)绵绵,价支个)秋风寒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A.②©®@M②③C.®®®®D.©®®@7.近代中国革命历经艰险,一度走在失败的边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