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3动力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网络: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伏态的原因惯性的槪念意义:反映力和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心/(»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适用条件:宏观、低速、惯性参考系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的性质,它有大小之分,其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等无关.牛顿第一定律又称定律.注意:(1)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运动状态的改变:即物体运动的发生改变的运动.判断方法:①加速度是否为零;②合外力是否为零.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同学看
2、见某人用手推静止的小车,却没有推动,于是说是因为这辆车惯性太大的缘故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來,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水平推力,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例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火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
3、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吋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图1-1D.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例3:在汽车内的悬线上挂一小球m,实验表明,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1-1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它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例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
4、瓶内有一气泡,如图1-2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吋,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方向相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性质—同,同时产生,消失.注意:(1)占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故不存在合力为多少的问题.(2)不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3)注意与平衡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性质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时产生、不一定同时消失,合力为零.…屮‘(4)所有的力都有反作用力,但未必都有平衡力IL.例1:如图2-1所示,两物体A、
5、B由轻绳悬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mA.绳Li对物A的拉力和绳L2对物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TLaA.绳L2对A的拉力和对B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古2B.L,对A的拉力和A对L,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5对B的拉力和B对J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图厶1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平衡力中的两个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马拉车加速前进,是由于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不一定是平衡力例3:人在沼泽地里向下陷,是由于人的重力地对人的支持力,人对地的压力地对人的支持力.(填“大于”、“小
6、于”、“等于”)例4: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A.F=G,F'二FB.F二G,F'>FB.F=G,F'F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比,与自身的质量成比.即=02.理解要点:⑴“矢量性”是指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注意:速度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⑵“瞬时性”是指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关系,合外力改变,加速度随即改变,合外力与加速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瞬时关系。⑶“独立性”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
7、的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3.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分两类:⑴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抓住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一-加速度其分折流程图为:受力分折合力尺合^a麹逸运动情况(s.v.t)4.物体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滑动(上滑、下滑)a二,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物体沿斜面上滑,则a二;物体沿斜面下滑,则a二o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耍注意先将小车的导轨一端垫高,H的是为了,直到小车在不受拉力时能沿导轨匀速下滑•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验证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
8、若得到如图3-1曲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