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ID:42108923

大小:204.3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7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I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II用蓝黑钢笔或中性笔答在答题纸上。卷I(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梭伦在自己的诗屮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屈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这里他反对的是()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2.梭伦

2、改革期间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冇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该法制定的目的是()A.确立财产私有制度B.笼络平民扩大改革基础C.调整家庭伦理关系D.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冇的人都耍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屮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A.法律的普遍性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C.法律的稳定性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

3、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③组成“四百人会议”④所有公民都町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岀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广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4、,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孑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右图为商鞅变法时制造的“商鞅铜方升”,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Z—为升”。由此统一度量衡。此举重大的意义不包括()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影响C.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有利于赋税和俸禄制的统一1.毛泽东早年曾评论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

5、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壇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冇Z大政策。”这里他认为变法“保人民Z权利”,而商鞅变法实际上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A.奴隶主贵族阶级B.农民阶级C.新兴地主阶级D.奴隶阶级8・《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Z赏,虽非占道,犹以务本Z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A・III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

6、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9.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屮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牛10•商鞅变法吋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

7、了土地兼并现彖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1.《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饨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廩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C.设立三长制D.实行租调制12.下列历史人物的改革内容不一致的是()商鞅北魏孝文帝王安石A.地方行政体制B.改革教育内容C.调整土地制度D.改善民族关系11.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I口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

8、,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