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03370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了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约659〜约700),四川梓州射洪人,字伯玉。出身富豪之家,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新唐书》云:“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新唐书》此说极为可疑,此类传奇性的说法中国史书中并不在少,但正因为其多可知其为多含虚诞Z说。应该述是以《旧唐书》所记为可靠。《旧唐书》言陈子昂虽然家世富豪,但是“独苦节读书,尤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举进士(24岁)。会高宗崩,灵驾将还长安,子昂诣阙上书,盛陈东
2、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关中旱俭,灵驾西行不便。”rfl此得到武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敢于针眨时弊,不避权贵,终于以此得祸,辞官归乡后为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屮。武则天的大周朝,政治上除了任用酷吏兴起不少冤狱(陈子昂便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夕卜,在丿力史上尚称清明,但很多时候也不过就这样而已。陈了昂到底是不会做官的,虽然在政治上有才能也有识见。《□唐书》说他是“褊躁无威仪”,大概他在官场上显得无甚心计,太耿直,平吋与人相交往往相当随便。陈子昂的好友出身官宦世家的卢藏用同
3、为谏官(左拾遗),就聪明得多,后来便有所升迁,在官场上算是比较混得开,《旧唐书》说他在官时是“性无挺特,多为权要所逼,颇票公道”。陈子昂死后,卢藏用所作《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其中所言颇有隐晦之处,卢藏用应该是多少知道一些陈子昂的死和武三思等人的关系的,但是却几乎一点没冇写出来,只冇含糊到不能再含糊的
4、“苛政”两个字。所写的陈子昂狱屮卜筮Z事,应该是他得口传闻,多数并不可靠,他却着重写了出来,让人不能不猜测他是故意的,是故意装糊涂。毕竟他和陈子昂的关系非比寻常,陈子昂死后他“厚抚其子”(《I口唐书》)。陈了昂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也颇自些远见。不过后來陈了昂因为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不久被害而死。陈子昂年仅四I•岁便辞官回乡,我怀疑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他既然先为唐朝取进士为官,武则天篡立后,他乂不能不屈身求进,虽然这在当时的官场是很普遍的事情,但对于陈子
5、昂这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理想主义者,这就不能不成为他心灵屮永远的重负。于是,当他在仕途中遇到一些人的挫折后,这重负就和这些挫折一起压垮了他心中犹存的希望。所以木文所讨论的陈子昂这首杰出的诗作屮,很可能其屮也多少反映了这一点,因为对于他来说,他所处的时代是其实是一个不幸的时代,当他写作此诗时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诗的一开始就是,他的视线要尽力越出口己的时代。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初唐诗文的领军人物Z-o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有组诗《感遇》,《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诗的风格有的说是算革新,有的说
6、是算复古,他基本上放乔了齐粱以来南朝诗歌发展出的那些新的形式,力求完全回复到齐梁以前被称为具有汉魏风骨的那些占诗的道路,虽然不是在他的所有作品里都完全地做到这一点。而其诗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说都在于此。葛兆光《唐诗选注》指出陈子昂诗歌的复古的性质,认为这是他的一个很大的缺点。这里显然遇到文艺史上一个常见的问题,创新和复古的对与错以及它们价值的高与低。如果我们完全客观冷静地看这个问题,就得承认还是应该具体地看每一具体的作品以评断每一具体作品的价值,对丁每一个作者的评价也是如此。就诗的影响而言,陈了昂在当时初唐的诗坛,和同样家庭出身比较
7、低的初唐四杰,对于唐诗摆脱齐梁以来内容比较狭窄风格偏于柔靡绮丽的诗风起了很积极的好的作用。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和伟大的文学家韩愈,都高度评价了陈子昂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积极良好的作用。也许诗的内容和形式虽然非常难以分得清楚,但是内容可能还是比形式更加重要。或者说,不管是不是旧的形式,只要它不妨碍内容的表现,那它就具冇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唐代诗坛就是有那么几个完全是魏晋某一类风格的诗人,或者也只能算是好的事情,可以算是百花齐放小的某一类花。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8、,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最早见于卢藏用为陈子昂所写的传记中,作为陈子昂最著名流传也最广的作品,它毫无疑问地是唐诗里一首不朽的杰作,虽然它的形式大致是不出魏晋的风格,但是乂有谁曾觉得它的形式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首诗和楚辞《远游》显然存在一种密切的关系,《远游》应该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