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80715
大小:62.2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7
《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膳课程学习后的心得与体会转眼间,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我们的药膳课程也即将完结。想当初,因为我对中医药膳比较感兴趣,也想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所以选修了药膳课程。这一个学期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中医药膳的知识,同时,对中医药膳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我想结合资料和我自己的理解说说药膳的大概涵义。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1=1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它
2、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1=1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1=1力
3、,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我国传统医药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相应,比如我们民间所用的药膳,就是结合日常防治疾病的一些传统疗法。古书《周礼•天官》记载:“春发做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戚以和软”。这是当时人们对四季饮食养生方法的归纳,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斋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义载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几,锌肉果蔬,食养尽之”说明药物以治疗.食物以养
4、的关系。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食物可以当作药物来应用,如红枣.芝麻.鸡蛋.葡萄.芹菜等,开创以食当药之例。中国最早的热病学和内科学著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许多药食结合的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甘草小麦大枣汤等。是用汤剂来治病的。盛唐时期孙思邈的《于金要方•食治篇》是我国第一篇专论食疗的论文。提出了饮食治疗的概念。记载了大量的药食结合的食品和方剂,如乌鲤鱼煮汤治疗水肿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法的专著。共三卷二百二十七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食物400余种、药酒7
5、5种.药粥42种。对明代的药膳进行了汇总。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医药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了食物与中药相结合的关系。在中医理沦指导下,药以治疗,食以养生。以食佐药来治病,以药佐食来养生,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食疗药膳的理论体系。我国传统食疗.药膳有3个组成部分:仁指导正常人和病人的辨证施食;2,制作日常养生治病的疗养食;3、烹调菜肴的药膳中医临床有辨证施治、辨证施护和辨证施食1=1完整的理论体系,常人体质虚弱者称体虚,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体质虚弱分阳虚.阴虚、气虚.血虚四种类型,同时结合五脏称五脏虚证。食物有四气五味的区分。四气又称四性
6、:寒.热、温,凉五昧是苦酸、甘.辛.咸。此外尚有平性与淡昧。不同的性昧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如生姜.辣椒性热能胜寒。羊肉.鸡肉性温能温阳补虚,绿豆、西瓜性寒能清火退热。甲鱼。鸭子性凉能清补阴康,桂圆.红枣昧甘能补脾胃,百合昧苦能补肺清热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性质和人体的阴阳气的体质。又可将食物分为平补.温补、清补三类。平补食物是指那些不论正常人或病人都可食用的食物,是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如谷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等。这类食物性能平和,或稍偏温,或稍偏凉,长期服用,一般没有不良反应,阴虚、阳虚、气虚病人均可食用。温补指食性温的食物
7、,如牛肉、羊肉、乳类、荔枝、桂圆等,阳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帮助生热,改善怕冷的感觉;阴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会加重内热,而出现咽干、牙龈肿痛、出血、便秘等症。清补指食性凉的食物,如生梨、生藕、芹菜、百合、甲鱼等。阴虚者常吃这类食物可以清火,能改善怕热的感觉,其中有些食物在夏天可以消暑;阳虚之体则不宜多吃,多吃反而会更加怕冷或影响消化,使大便变稀。此外,尚有温散的食物,性味辛热,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在寒冷和潮湿的地区,人们常用以御寒和除湿。这类食物一般不作为营养性食品,而用作调味品或用来克服
8、某些食物的寒性。阴虚之体者不宜食用,食了会加重内热,正常人常吃也会产生虚火。有些地区人们习惯于吃辣的食物,则又当别论。药膳不仅具有可食性,更因其具有保健性且可在家庭自制,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药膳能巧妙地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以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