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

ID:42068002

大小:222.7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07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介质粉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重介质粉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近期,关于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往往与劳动力供给挂钩,认为当前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和价格上升将侵蚀其成本优势。然而,诺丁汉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学教授姚树洁认为,近年来中国快速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激活了中西部地区长期被低估和闲置的土地、劳动力等自然禀赋,这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优势来源。伦敦大学乌尔里希?弗里茨教授也认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善,使制造业企业未来能够充分享受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各位专家的看法与英国经济

2、学人智库2014年底一份关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报告观点类似。经济学人智库报告认为,到2020年,尽管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但在中西部省份劳动力市场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都将保持很强的竞争力。(二)项目名称重介质粉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全球化、市场化竞争力的新型一流企业。公司是跨文化的组织,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将诚信、平等、公平、和谐理念普及于企业并延伸至价值链;公司致力于制造和采购在技术、质量和按时

3、交货上均能满足客户高标准要求的产品,并使用现代仓储和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配送及售后服务。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临港经济开发区。(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十二五”期间,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建设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新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绕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区、改革开放的平台、集聚产业的基地、宜业宜居的家园”,积极应对挑战

4、,奋力开拓进取,新区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发展动力更加多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二五”是兰州新区开局打基础的阶段,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新区的基础设施框架和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各项基础条件。五年来,新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跃升到了2015年的125.5亿元,年均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3.8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95.5亿元,年均增长38

5、.6%,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年均增长76.0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28.4%o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7亿元,年均增长55.4%o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7亿元,年均增长35.8%O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18亿元,年均增长89.5%。城乡经济协调发展,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临港经济开发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

6、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7697.17平方米(折合约71.51亩),净用地面积47697.17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1.51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重介质粉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重介质粉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0.29%,建筑容积率1.2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28.87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

7、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从长远看,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应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质量增进和成本优势的双重提升。从劳动密集型到低端加工再到中高端输出,如今的“中国制造”不再是以往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低价产品,而是具备自主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而这正是中国制造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出路。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8、,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这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由此,中国制造不能因“大”而固步自封,更不能面对压力而妄自菲薄,必须全面、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制造的优势、不足以及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加快推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