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ID:42054464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_第1页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_第2页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_第3页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_第4页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时下,我们已行走在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上,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于能否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目标,至关重要。积极社会心态释放正能量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诉求。其特征有弥漫性、多维性和大众性;其影响有积极、良性和消极、负面之分。作为透视和观察社会状况的“晴雨表”,社会心态是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转化为发展的正效应。任何社会要发展,都需要安定团结、奋发有

2、为的氛围;要解决问题,需要思想认识、立场态度、情感倾向和思维方法的大致统一。没有良好社会氛围,难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事实证明,不良社会心态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必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消解许多原本可用于社会建设的资源,而且群体性事件本身带来的公众视线转移,消耗的还是社会发展的“机会成本”。良好的社会心态孕育正确的价值观,赢获成长进步的正能量。价值观支配人的行为、态度、信念、意志等,决定一个人一生所能达及的“高度”。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养成起着浸润促进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对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而言,正确面对自己、平和对待他人

3、、理性看待社会,学会内外兼修,养成良好心态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自身的成长进步,意义不言而喻。当前有哪些不良社会心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人用“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来调侃部分人对政府的不满。如果说,当时表达不满情绪的人还是少部分,那么今天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似乎怀有不满情绪的人群,不论职业类别、地域分布,还是年龄范围,都大为扩大和复杂化了。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呈现出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对前景和道路更加自信,对现存问题更为清醒、更为务实,但也有不少消极方面,给社会平稳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自比式”的失落心态。这种心态源于作为“

4、现实的人”的比较意识本性。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远比今天落后,可民众似乎没有什么怨言,也没太多“相对剥夺感”,因为当时人们普遍状况都差不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公共投入大幅增加,但与其他人比较起来,仍有人有“被剥夺感”,很多人自比为“弱势群体”。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网络调查也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高达7成。偏执的“仇官”、“仇富”心态。部分官员的腐败在民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表哥”、“房叔”等被网络

5、曝光后,引发网民不满。同时,“富家女"、“官二代”、“网晒”奢侈品炫富、飙车肇事逃逸、“煤老板嫁女”等,强化了人们对“官、富二代”的印象,激起了群体性怨恨,以致不少人会偏执地看待政府公职人员以及“官二代”和“富二代”,并与之对应催生了“穷二代”、“农二代”、“屈丝”、“蚁族”、“拼爹”等名词。这些虽是一种心理宣泄,但在不同人群特别是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后,就会日渐固化为一种明显的思维定式或偏激成见,形成“仇富”、“仇官”心态。这种心态的非正常释放鼓噪了不少人的消极心理,为社会对立制作“催化剂”、增加社会风险的同时,也影响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信念。极度

6、蔓延的焦虑情绪和“不确定”、“不信任”心态。转型时期人们的焦虑情绪往往表现为对未来乃至当下生存发展的隐忧,这种隐忧实际上是因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多,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过大所致。同时,社会信任度在下降,《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我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狭隘的极端主义心态。这种心态习惯性地从单一角度、某一方面看问题,常常表现为“全盘否定

7、论”和“怀疑主义论”。比如,一说到民企老板,一些人就觉得“为富不仁”;一看到别人做好事,就觉得是在“作秀”,特别是在“爱国”层面上,最爱走极端。凡此种种,大都是偏激、固执的极端主义表现。上述种种社会心态,其背后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客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致。《人民论坛》网络调查显示,之所以很多干部、“高知”和白领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收入与预期有距离,生存、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中产生不公平感,导致相对被剥夺感强烈”;“许多个人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提出,不断发生

8、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与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