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

ID:42047088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_第1页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_第2页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_第3页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善”携手"二十七最”唐代官员考核完美指标“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中国古代地方官号称父母官,治下的百姓都成了“子民”。按照传统的礼教和法律,父母对于子女有教训惩戒的权力,也有获得子女供奉孝敬的权利。作为父母官,教训惩戒的权力就是司法审判权力,获得供奉孝敬的权利,即征收赋税的权力。能不能给皇帝源源不断地收税赋,是对地方官员的一大考验。秦汉倾向于绩效考核秦汉时期,对官吏实行考课制度。考课就是对官员政绩的考察,即今天的考绩。考课是用于将职位责任同官员的能力行为联系起来,以考绩的标准来约束和激励官员,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

2、陟,以便劝善戒恶,使考绩得以发挥作用。秦代的考课是通过上计制度进行的。上计制即郡臣于年初将一年的赋税收入预算写在木券上,呈送国君,国君把木券一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到了年底,合乎标准的留任,不合乎标准的则罢免。也就是说,预算完成了,留任;完不成,滚蛋。所以,能够超额完成弄钱任务的官员,从来都是颇受青睐的。明朝张居正,面对吏治败坏、财政危机、赋役不均、军心涣散之困局,痛下决心,雷厉风行推行系列改革,使大明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数十年。张居正当政期间,朝中大臣极力推荐以清正廉洁而闻名天下的海瑞,张居正却对海青天很不“感冒”,一再不允,问其原因,

3、说了如下一句话:“……应多用循吏,少用清流。”这里的“循吏”意指不择手段去达到上级目的的官员们,例如户部尚书王国光,因任人唯亲、鬻官黑卖货、损公肥私等罪状屡遭弹劾,却又是谙熟财政的理财高手,主政户部五年,朝廷赋稅年年攀升,这种人恰恰为张居正所喜,而不是那个认死理的海瑞。百玩不腻的“万民伞”把戏不过总体说来,古代对官员的考核,相对还是比较全面的。西晋时以五条标准考核郡、县官员,这五条是:正身(个人品质),勤民(为百姓办事),抚孤(抚恤孤老之人),修人(帮人改错)。北魏考核官员分为三等:上上、中中、下下。上上者提升,下下者免官,中中者不升不免。北周考

4、核官员制定了六条标准,这六条是:清身心,敦教化,尽地利(发展农业生产),擢贤民(推荐人才),恤狱讼(执法公平),均赋役(合理征收赋稅劳役)。唐代的考核,非常完善。一年一考,其中文官的考第是三等九级,参考标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偏重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二十七最”是区分不同职务所定,偏重行政能力和绩效。比如“法官之最”的标准是“推鞫得情,处断公允”;“学官之最”的标准是“训导有方,生徒充业”;“校(书郎)正(字郎)之最”的标准是“讎校精审,明于刊定”,颇似现代出版总署对编校人员的考核,规定差错率

5、不得超过万分之几,等等不一。古代官员政绩考核多为内部进行,但也并非意味着完全不重视民间的声音,例如“万民伞”的把戏,那是百玩不腻的。在古代,习惯上州县长官离任时,总希望当地百姓搞一点纪念活动,以说明自己“官声卓著、遗爱民间”。老百姓不得不配合,省钱又省事的办法是送给离任长官一把有绅士们签名的“万民伞”,喻义是阖境绅民都曾得到这位长官的庇护。还有一项离任的仪式就是“脱靴遗爱”。唐朝时有个叫崔戎的好官,在任华州刺史时,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任满离开时,百姓们都不舍得让他走,拦在路上,拉断了他的马缰绳,脱掉了他的官靴。后来形成习惯,明清时州县长官无论清浊贤

6、愚,离任时都要搞这么一出把戏,在出境之前,由绅民拦路,请大老爷伸出脚来替老爷脱掉那官靴,算是留作纪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