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41505
大小:49.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82-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研究罗仁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研究罗仁康研究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研究设计者姓名罗仁康所在学校汕尾城区东涌中学所教年级高一研究学科语文联系电话18927978376电子邮件luoxinghao@126.com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最近给学生上白居易的《琵琶行》,讲到本文屮的环境气氛对人物情感烘托的作用时,忽然想到前几天刚上的杜甫《登高》诗,再联想到曹操《短歌行》、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反复出现的“酒”字,结合高中鉴赏诗词意象的重要性,很有必耍让学生认识到古诗中特殊意象的民族文化意蕴,特设计这次课题研究
2、。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一部全唐诗,七分诗意三分酒,无处不闻曲麦香。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学生可以通过本次活动,既能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屮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又可以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学会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增加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和探索兴趣。3、课题介绍文章是情感宣泄的结果。诗言志,词言情,而酒,便是这种宣泄的桥梁。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
3、的心灵,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诗酒文化为何能在中国传承悠远影响不断,这很值得我们深思。通过这次研究性的学习,要引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兴趣,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发现、思考的能力。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了解中国民间酒俗想特点了解传统酒酿方法、中国名酒系列.中国饮酒文化基础知巴<了解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古典诗文中涉酒作品、知识与技能Y了
4、解文人与酒、酒与诗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Iam嫌收集.加:e整合信息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通过査阅书籍史斜、上网搜索等方法,收集中国酒文化与文人涉酒诗的资料过程与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納整合尝试把“收集.分析、整合”的探究性方法应用于学习与教学让学生适进伎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了解文人,达到拓宽视野的目的惜感态度与价值现通过实践便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滦>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愛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我所教的高一4班是学校文科和艺术底子比较好的班级,学生对
5、文学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思考比较积极,问答踊跃,师生、学生之间配合也比较好,写作功底扎实。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浏览网页和在网上收集资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高一的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还不够宽广和深入,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系统性还不强。个别同学还缺乏积极的合作精神,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与鼓励。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中国民间酒俗、传统酒酿方法、中国名酒系列,中国饮酒文化、古典诗歌的形象与意境、传统文人的心理和思想特点、古典文学涉及酒
6、的作品、文人与酒、酒与诗。达成目标的研究内容: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研究整合信息、加强交流讨论形成成果以及成果展示。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來,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述是其他形式)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收集资料、通过探讨整合形成的最终成果以墙报、论文形式呈现,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形成图文并茂的影像作品。六、资源准备教师提供的资源:印发一些索引资料、相关的网站、学生活动所需的电脑、打印机、部分书籍、学生成果展示的墙报栏等。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7、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次学习活动的内容、学习方法和途径。1.接触并讨论问题。2.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3.了解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1介绍研究性学习模式。2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习兴趣。3.选定课题并用范例引路,调动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第1周第阶段课提出和选择课题学生初步选题,通过广泛探讨交流,讨论木次课题研究应该从哪些看手。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确定研究主题。提供研究上题,征求学生意见,组织学生讨论并确泄课题。第1周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关注
8、点确定自己的选题,根据选题形成小组。2.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根据个人能力分为上网收集资料人员、图书资料收集人员、专家意见收集人员等。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