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

ID:42036726

大小:3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6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_第1页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_第2页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_第3页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_第4页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制胜高招之构思巧妙【咼招揭秘】在精准审题、确定立意之后,构思巧妙就成为高考作文夺得高分的关键。我们从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以下六个秘诀,与大家分享。一、另立一面。世界万物的展示总是多立面的,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也就不应该是单一的。2014年高考辽宁卷提供祖孙两人关于“霓虹”与“繁星”哪个美的对话,较多考生看到“繁星美”或“科技改变生活”这两面,审题并不偏,但构思大同小异容易?H车。有的同学别具慧眼,从材料中看到了第三面一一科技与自然以及农耕文化有机融合产生之美,并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加以论述。请欣赏文中这样的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将科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呢?我

2、们为什么不能像以色列一样,在沙漠覆盖的土地上发展滴灌节水农业,让昔日的满目疮痍变为今日的绿洲片片?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伦敦一样,运用高科技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进行治理,还雾都一片澄澈的蓝天?在未来的'桃花源'里,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璀璨的繁星与炫目的霓虹辉映媲美,清新的森林、明净的湖水与连排的大厦、林立的高楼'美美与共'呢?”看多了构思“非此即彼”的文章,发现这么一篇构思投向“第三面”的佳作,阅卷老师定会眼睛一亮。二、新辟一角。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思考关于“青春不朽”与“青春未必不朽”这两个命题。写前者的考生一窝蜂地写史铁生、林徽因……内容大同小异,令阅卷老师心生厌倦。考生考

3、前熟悉了名人材料,考场上构思时怎样避免进入这一误区?方法是“新辟一角,人有我新”。有位考生巧妙运思,从“林徽因”这一“材料富矿”中“辟”岀了全新一''角”:“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两人共同学习建筑,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

4、春常在。”你看,作者的视角确实与众不同一一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成就了“人才工程”,因此她当然不朽。解读林徽因的这种全新角度,在构思链条中闪光,当然能在千万个“林徽因”中脱颖而出。三、巧设一线。叙事类文章构思之“精”,来自线索设置之“明”与“巧”。江苏一位考生以《永远的三弦琴》为题,述说“爷爷”以琴养家和对三弦琴的追求与痴迷的故事,作者将较为零散的材料打造成一条构思金链一一“说琴一一断琴一一修琴一一弹琴一一取琴一一还琴一一议琴”,线索''琴”发展至结尾,闪出点题之光:我蓦地明白

5、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看,线索“琴”使故事情节的展开流畅跌宕,聚焦主旨:永远的琴声,永远的青春,永远的梦想!四、再深一层。构思各类散文、议论文,都要避免进入同类反复、在同一平面上展开的误区,而“往下钻探,深入一层”则是构思出新的良策。2014年河南一位考生审读了关于“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后,面对“规则”,他选择了“认同派”,以《遵守规则行大道》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前两个分论点是“规则,是个人幸福的守护神”、“规则,是社会责任的验金石”,分别以两个''钢琴才子”

6、走不同道路、“刀锋战士”践踏法律、“黑心企业”赚昧心钱等事例为论据证明论点,论证部分由个人至社会,已经比较充分,但还有待深入。当接下去第三个分论点“规则,是世界和谐的曲谱”亮出,阅卷老师都会点赞一句:“妙!”作者议论道:“和平”、“发展”是旋律,“规则”则是演奏这两个优美旋律的曲谱。只有世界各国都依照这个曲谱,精心弹奏这支曲谱上的每一个音符,世界才能享太平,促发展。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改此旋律,毁此曲谱,重奏“称霸乱曲”,必将碰得头破血流。文章的此番妙论,着眼世界大局,关注时代风云,显示“再深一层”带来的大气与魅力。五、反弹一曲。2014年江西卷作文题提供的是关于“探究”的材料。虽然

7、材料中也提到“探究……有时流于形式”,但绝大多数考生都以各种手法、从正面为“探究”唱赞歌,不敢“反弹琵琶”。有位考生拟题《“花架子探究”可以休矣》,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弹一曲”,引人关注。作者以一次“合作探究”《项链》中马蒂尔德的最后结局的活动为例,阐述课堂上诸如此类形式主义“探究”带来的不良导向,并一针见血地分析弊端背后的动因一一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浮躁虚荣……这是具有穿透力的“一曲”,一曲弹毕,会使人们沉思、警醒。这样的“反弹一曲”,所说之事为亲历,所言之理由心出,故能自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