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3456
大小:214.1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06
《装盒机械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装盒机械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一一该装盒机械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装盒机械企业873家,从业人员436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装盒机械产值172830.14万元,较2016年146131.85万元增长18.27%o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7490.08万元,较去年66389.72万元同比增长16.72%。工业4.0是一场全球范围的技术革命,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制造2025》不只是2015年短期的主题
2、性投资,更有其未来基本面的支撑,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中国制造”正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市场,国际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制造压力过剩;一方面是内部环境诸多约束,“脱实向虚”依然明显,制造动力不足。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一方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求生态”“盼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群众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人民对改革
3、发展成果的获得感。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的民生需求,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就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总书记提出了6个方面政策举措: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些政策举措,务实具体、深入全面,致力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旨在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实现
4、更大发展。这些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上要到位,行动上要自觉,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二、宏观产业政策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13年以来分7批取消434向执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2017年,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依托,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地区申报的涉及“中国制造2025”60期高级研修班纳入高级研修项目计划,计划
5、培养高层次制造业人才4200人,将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立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培训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推动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行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评价评定、交流选聘、培训激励等工作。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科技创新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依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积极探索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6、、新办法。在推动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激发社会办学机构的积极性,挖掘一批优质培训项目和重点施教机构,为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注入活力。2、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
7、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
8、的框架。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