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3376
大小:2.9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9-06
《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概况)截止2008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540家。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从业人员为12.56万。园
2、区累计申请专利14233件(2008年为5091件),授权专利3218件(2008年为1013件)。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概况)经过16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
3、。“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概况)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模式)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举全市之力推进张江,力图使之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科技创新的样板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自此,张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聚焦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研发,园区形成了独有“张江模式”,成为了全球研发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调政府与市场力量,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一个以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为主体功能的产学研创新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
4、提供全程服务,实现了从地产开发商向集成服务商与高科技投资商的成功转型。正如美国园区经济研究学者罗杰斯所说“张江园区发展依靠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同时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形成开发合力,整合各种开发资源,形成了不同于‘硅谷模式’的‘张江模式”。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地理位置)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园区规划)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战略定位六大要素)第一,初创型园区企业的规模和层次上有所突破。第二,园区企业要有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第三,园区企业要有风险投资规模及活跃性。第四,园区的发展要体现强有力的国际化的能力。第
5、五,园区企业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第六,园区体现软环境和软实力的政策和服务。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四大主导产业:◊集成电路:一条以芯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生物医药:一条涵盖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研发创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链;◊软件产业:一条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跨越文化创意、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和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软件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一条以网络游戏、动漫研发、影视新媒体为发展方向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是张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张江高科技
6、园区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上海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核心区,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园)。发展集成电路,张江率先实践“产业链”发展思路,即以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带动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张江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张江集成电路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包括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呈现出在国内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最高,研发机构实力最强、高端IC设计企业最集聚等特点。我国高新区运作实例之一—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张江是目前国内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体系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为
7、龙头,从芯片设计、掩膜、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及独具特色的产业演进模式。在晶圆制造技术上已从0.35微米跨越到0.13微米,90纳米工艺已陆续量产,研发技术达到65纳米,与国际最先进的厂商技术差距仅为9-12个月。截止07年底,园区已引进200余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其中芯片设计企业150家、芯片制造企业3家、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16家、设备配套企业34家以及系统运用企业15家,其中除了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更多的是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的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涵盖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