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11100
大小:213.6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06
《低噪声放大三极管项目投资计划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噪声放大三极管项目投资计划书一、低噪声放大三极管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具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项目名称低噪声放大三极管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该项目承办单位为XXX有限公司。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企业贡献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本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面对科技
2、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本公司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以优质的产品、广泛的营销网络、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市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经济示范区。(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园区200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园区内给排水、供电、通讯、宽带等配套设施齐全,商贸物流体系日臻完善。营造了“三通一平”、“七通一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工作环境。(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经济
3、示范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5314.31平方米(折合约82.93亩),净用地面积55314.3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2.9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低噪声放大三极管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低噪声放大三极管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0.05%,建筑容积率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9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2.56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
4、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路径是,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和引领、以工业强基和质量提升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侧翼。这一战略路径十分清晰地告诉人们,中国制造业着力于通过自身的努力,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推进。实施这一战略路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制造业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中国制造2025》是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致力于提高制造业供给能力的重要实践。(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很多后发国家和地区着力推进战略性
5、新兴产业的赶超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附加值特点,众多资本会竞相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投资潮涌和“非理性繁荣”现象,如光伏产业在一个时期就存在一哄而上分割有限的产品市场和创新资源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也降低了产业的预期利润。因此,企业进入新兴产业,要慎重选择和把握好时机。(三)经济新常态改革开放和大胆创新是根本出路。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要切实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大胆试错
6、创新。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既有利于短期发展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督促评估,切实抓好改革措施落地。针对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要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主动倡议、参与和推动新一轮国际经济秩序调整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是髙速增长期的法宝,也仍将是新常态下的不二法宝,而且改革开放本身也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新常态下,创
7、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创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靠引进技术,资源要素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靠抓大项目、按照雁行模式发展产业等方式的效果也日渐削弱;在看不清技术突破方向的前提下,政府集中资源强力推进的优势也明显减弱。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思想、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带动作用,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常态下的创新,更多靠分散试错,靠千军万马的大众创新,通过竞争脱颖而出。分散化创新是未来创新的主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