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

ID:42006273

大小:4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6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_第1页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_第2页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_第3页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_第4页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舆论场变迁中舆论引导问题探论摘要:网络时代条件下我国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迁,初步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并存的二元格局,两个舆论场所讨论的内容、使用的话语乃至讨论的方式都大异其趣。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对于国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种良性互动表现在:一方面,官方舆论场要能够对网络舆论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民意诉求形成有效及时呼应,避免缺场和失语。同时,官方舆论场也能够对民间舆论场的负效应进行有效矫正,根本扭转长期以来网络舆论负面、偏激的价值走向;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要实现深度技术融合,在此

2、基础上通过创立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为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搭建制度平台。关键词:舆论场;网络舆论;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4-0020-04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国舆论场发生了深刻变迁,突出表现在网络舆论的崛起改变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一元格局,这给我国舆论引导带来重大挑战。面对舆论场的深刻变迁,如何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从而实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已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舆论与舆论场舆论指的是民众基于

3、固有的信念与价值观对特定社会现象与问题进行持续关注所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这一概念重点强调以下几个主要结构要素:其一,舆论的主体是民众。作为舆论主体的民众指的是一定范围内达到一定比例的多数人,少数人的议论和舆论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舆论主体的民众在针对特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意见时,无不受其固有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支配或影响。对同样的社会现象或问题,不同的信念与价值观必然形成不同的舆论观点。李普曼很重视固有信念对于舆论形成的深刻影响,在他看来,大部分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他们的感情、习惯和偏见这个三棱镜的反射

4、而得到的,也就是通过“固定的成见”得到的,因而人们的认知与事实真相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他因此质疑舆论存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把舆论看作是人们'‘头脑里的想象”。[1]我们虽然不能完全认同李普曼否认舆论真实存在的悲观判断,但无疑,李普曼对于固有信念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的认识却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固有的信念以及价值观都是形成舆论观点的深层结构,因而,舆论引导的前提与基础就在于逐渐改变民众的固有信念与价值观,使之与引导目标趋于一致。其二,舆论的客体是特定社会现象与问题。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但不是所有社

5、会现象和问题都是舆论的客体,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民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才构成为舆论的客体,而且民众的关注不是短暂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个别关注到群体关注再到民众普遍关注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关注的持续性是特定社会现象与问题能否成为舆论客体的关键构件。如果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出现以后得到迅速消除和解决,社会关注也相应的戛然而止,那么这样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就构成不了舆论的客体。网络化条件下,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高效,一种社会现象与问题很容易经由网络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舆论爆炸的时代

6、正悄然产生,这就要求政府应具有更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从而清除负面舆论滋生的土壤。对于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以此争取舆论最大限度的支持。其三,舆论的本体是共识性意见。共识性意见指的是民众基于自身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意志表达。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民众的意志表达要具有相对一致性,如果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与问题众说纷纭,人们的看法各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意志表达,那么这些差异性的意见还不属于舆论的范畴。其次,这种共同的意志表达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表现

7、为心理、精神、态度和情绪等隐性形态。隐性的意志表达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容易为人所忽略,但它却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反映了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舆论作为群体性的意志表达,首先是作为个体性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存在的,进而通过个体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有的价值取向。这种共有的价值取向往往通过某种特定的态度和情绪呈现出来,例如人们用怒目而视表达愤怒的情绪,用沉默表达抗拒与不满,用微笑表达友善等等,隐性舆论属于舆论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第二个层面表现为语言表达、行为实践等显性形态。这是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心理、精神、态度和情绪层面的隐性

8、舆论长期得不到有效疏导,舆论关注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沉默的舆论就会爆发,民众会通过语言表达甚至行为实践的方式表达共同意志。这种显性舆论比之隐性舆论具有更强的传播性与感染力,尤其是行为舆论,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和控制,就有可能冲击社会秩序,破坏社会政治稳定。最后,这种共识性意见在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