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ID:41991793

大小:29.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_第1页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_第2页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_第3页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_第4页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备考方略,作为高考语文能力考查重点内容的作文,单题赋分占语文全卷的40%,为所有考查科目的单题赋分之最,明年高考作文尤甚。这充分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考试的传统。恢复高考制度至今,高考作文命题已历经21年。21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从命题、选题到供料自拟题以及既供料又供题,从供长段材料、专业性强的材料到供内涵丰富、篇幅短小的生活化材料,一直在苦涩中探索,在探索中开拓、创新,日臻成熟和完善。这种健康发展的态势,不仅为普通高校择优录取新生提供了良好依据,而且对促进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汉语言学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基

2、于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笔者认为,了解其过去和呈现的规律,研究其发展趋势,对于确定我们的复习备考方略不无裨益。高考作文命题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写作内容隐含德育导向。〃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思想是中国式的作文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的第二条专门强调了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一道较好的高考作文命题,其检测功能,除了检测考生的知识因素,诸如章法技巧、语言表达外,理所当然地要或隐或显地反映国家选才用才的标准以及对于未来人才的思想素质、心理

3、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检测考生对时代的感应能力,体现出一定的德育导向性。综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尽管命题者竭力避免题目的政治化和直接涉及当年的政治热点、焦点话题,但又总是或远或近地关涉着社会,巧妙地从某些方面保持着与社会脉搏跳动的一致性,反映时代特点,折射社会生活,检测考生的立场、观点、方法、道德、品质、情操以及思想、感情、心理素质等。概而言之,’94、’97、'98高考作文试题都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德育导向;类比、比喻隐含导向信息的如'92、’93、’95试题;在辩证分析中隐含导向信息的有'91、'92、'93、'95、

4、'96试题。试以近三年作文试题为例:’96比较《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写出〃更喜欢〃哪一幅,既谈感受,又写理由。两幅度漫画在构图上虽有简略和繁复、抽象与具体之别,在讽刺对象与讽刺效果上有宽窄、深浅之异,但题材上都针对了时弊,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题。立意时势必联系到诸如改革开放、职业道德建设等社会生活实际。’97小作文直接描写小新背小牧上学的〃助人〃行动,在作文则要求从时代呼唤乐于助人美德的高度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问题。一个〃乐〃字,导向是很有意义的。’98针对现今中学生心理随力的差异问题,从《坚韧一我追求的品格》

5、、《战胜脆弱》中选题作文。要求举自己的实例,写自己的感受,抒自己的真情,来展示或〃追求〃坚韧或〃战胜〃脆弱的心路历程,更是鲜明的体现了德育导向性。其二,写作体裁考查综合协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试析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说明文的考查往往放在第一卷,以阅读理解、选择判断形式出现;常用应用文如:通知、新闻、电报稿、申请书、说明书等则通常以修改文章的形式考查。那么,作文试题则往往是记叙描写性片断或说明片断和议论语言了。女口'95、’96、'97、’98小作文就分别考查了对话描写片断,大作文则一直是议论

6、文或记叙语言。何以如是协调考查?原因就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最起码也最具价值的基本能力。高考作文试题尽管命题或半命题、供料自拟题或既供料又供题的作文形式交替出现,但明显偏重于后者。这是由供料写作形式的限制性、灵活性以及评分误差的可控制性统一的特点明显地优于命题作文所决定的。但命题作文这一传统形式的训练不应偏废。在题型组合上,自’92一料两作、记叙议论并重外,一大一小、一料一文或一大一小、三料两文的复合题型已渐趋完善和稳定。依据控制论的理论,这种命题格局不仅符合考场学生写作的实际,而且能充分体现高考

7、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有利于中学语言学教学的导向功能。其三,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作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的作文,其语言表达的得体、流畅,思维品质的辩证、深刻,布局谋篇的合理、严谨,书写的美观、整洁等基本技能,将越来越受到注重并得以强化。以上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下面谈其〃变〃的定势:首先,写作内容由社会性向实践性转变,换言之,即由〃干预〃生活,批判〃生活〃,针对时弊,向〃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觉〃生活转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注重实践,注重自己的真切感受。‘97、'98作文试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8、命题者力图使作文内容与考生的〃实际〃贴近些,再贴近些,以期更真切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写出言之有物、求真至诚的文章。其次,写作思维品质的单一性向思维品质的批判性、辩证性转变,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