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81717
大小:1.7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5
《2015届高三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省19所名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莱芜凤城高中命题人:李传成毕研玲邵春娇审题人:车效水刘红李红菊考试时间:2015年1月4日下午14:30—17:00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2、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木讷(nè)拙劣(zhuō)碑帖(tiè)不着边际(zhuó)B.脂肪(zhǐ)剔除(tī)霰弹(xiàn)按捺不住(nà)C.沏茶(qī)顷刻(qǐng)质量(zhì)档次(dǎng)D.商埠(bù)煞风景(shā)一塌糊涂(tà)泾渭分明(jī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切磋出奇制胜精兵减政嘉言懿行B.
3、舶来品挖墙脚亭亭玉立平心而论C.亲合力两全其美真知灼见要言不繁D.大姆指仗义执言椎心泣血惩前毖后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对于市场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相比于发达国家,订单可能更好拿,但生意不一定好做。不是遭反对党的_____,就是签好的项目一变再变。②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______的中国。③数位四川政界人士还称,杨建华“贿选案”其严重程度“堪比甚至超过”2013年____的湖南省衡阳市人大代表贿选案。A.干预法制爆发B.干预法治爆发C.干涉法制暴发D.干涉法治暴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根据规定,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
4、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但记者调查发现,巨额的公益金去向却扑朔迷离。B.诚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原本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对待名利。C.在两极的冰盖上居然还有生物生长,真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D.在信任严重缺失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已危如累卵,不堪一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一些国家援引“死刑不引渡”的原则,拒绝引渡,因此,引渡这些官员,我国需要做出不对被请求引渡人判死刑。B.记者咨询多位业内人士,得知目前路条的价格大约在0.3—0.5元每瓦之间,而一个光伏电站每瓦的建成成本目前也只有大约7元每瓦。C.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会长
5、王卫国表示,银监会应公开各银行换芯工本费的成本核算,让消费者了解钱花在哪里,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D.大学教授是民国期间一个非常体面的职业,当然,说这个职业体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原因。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得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镂、建筑等造型美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但它以音乐为其代表,是毫无问题的。”可见《乐记》所总结提出的便不
6、只是音乐理论而已,而是以音乐为代表关于整个艺术领域的美学思想,把音乐以及各种艺术与官能(“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和情感(“乐从中出”,“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紧相联系,认为“乐近于仁,义近于理”,“乐统同,礼辨异”,清楚指明了艺术——审美不同于理智制度等外在规范的内在情感特性,但这种情感感染和陶冶又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和政治状态紧相关联的,“其善民心,其移风易俗易”。正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模式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从“阴阳”(以及后代的有无、形神、虚实等),“和同”到气势
7、、韵味,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它们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营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所有这些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和”原则和艺术特征,都无不可以追溯到先秦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