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

ID:41979122

大小:1.16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9-05

上传者:qwe189537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_第1页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_第2页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_第3页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_第4页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内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试卷分析·十三、无为县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盛书山周可学肖晓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题继续保持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态势,19道题没有一道偏题、怪题和超标题,难度适宜,坡度设计科学。今年试卷的长度、考点、结构和主要题型等,与去年相当----试卷的题型、题量都与去年一致,仍然是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分值仍然是35分、55分、55分,卷面书写也是单独赋分(分值5分),仍然是19小题。题型符合《考纲》,中规中矩。考题也都非常典型,皆在广大教师的意料之中。这样保证了中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有利初中语文教学和广大考生学习、应考。试卷总体特点为:一、侧重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初中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同时本套试题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学生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包括说明文、咏物散文、议论性文言文,选文典范,各种文体兼顾,与往年相比,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试题至少涉及到10个阅读考点,多集中在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上,且语言品味题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二、突出语言运用和基本素养试题的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书写,工具书的运用,古诗文的默写等,注意落实基础。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题型丰富多样,强调学生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书信沟通你我他”活动题材料的选择贴近中学生校园生活,考查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口语交际,请假条的正确书写,病句修改和仿写等,考点明晰,着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命题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文题,人人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也容易流于平淡,只有选材典型,语言表达生动、诗意的作品才可能脱颖而出。现综合今年现场多位阅卷老师的反馈,对我县中考语文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考点]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掌握,名句名篇,尤其是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的格言警句,学生都耳熟能详。题型分两类,一类是依所给诗句,补出上下句;另一类是整首诗的默写。[答题分析]-95- ·试卷分析·此题难度较小(0.80),学生得分率很高。本题满分10分,得分最高的满分,最低是零分。满分的比例较多,综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阅卷老师的记录发现,导致他们丢分的原因大多在书写中,其次是背诵不够严谨,出现改字现象。典型错误如下:“窈窕”两字中“穴”变成平宝盖;“悠然”变成“优然”;“大庇”变成“大屁(疵)”;“江春”变成“江村”;“俱欢颜”变成“尽欢颜”;“汗青”变成“汉清”;“飞来山上”变成“飞来峰上”。应注意:(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诗词。(2)除了34首古诗词,也要准确记诵文言文名句。(3)关注短小诗歌及词的上下阕。(4)理解性填空也不可忽视。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诗句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错字要反复强调,反复听写,进行强化训练。诗歌教学,切忌一背了之。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考点]此题属于片段阅读,考查学生使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及对常见字词的理解能力。[答题分析]第(1)小题:“吮”字写的错误率不高,只有少数考生误写成“允”,而“堤”很多考生都误读成“tí”,这是方言的误导使然。第(2)小题改错字得分率最高。第(3)小题词语解释,考生答题过于死板,不会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其中“贪婪”得满分者极少,很多考生只能止步于“不满足”,没有看出贬义词褒用。第(4)小题修辞手法:学生得分率很低。学生改为反问句时有的写的是疑问句,有的忘了加否定词“不”。应注意:(1)字词书写不可忽视。(2)结合语境推断字词含义应训练。学生不能结合片段,根据上下文来掌握字词,将字词与文本割裂开来,虽有工具书,但照搬照套,不会变通,解释与原意相差甚远。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平时教学要加强片段阅读,引导学生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片段阅读中注重对片段的整体感知。加大语言品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考点]此题是对名著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课外积累情况。[答题分析]第(1)小题,考生将考查的两本著作的文体弄颠倒了。第(2)小题,《水浒传》晁盖之前的寨主“王伦”很少有学生答出,得分率特低。应注意:(1)牢记名著的基本知识。(2)沉下心细读名著。现在对名著的考察越来越细,注重考察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学生是否真正仔细的阅读过,能否掌握名著中那些精彩,经典的情节。仅仅看看故事梗概,或翻翻名著导读,背背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沉下心来品读名著,品味细节。在实际教学中,应严格杜绝学生那种泛泛而读,急功近利的阅读名著法。在假期中把阅读名著作为一项具体的作业来布置,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95- ·试卷分析·4.以“书信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活动。 (12分)[考点]此题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答题分析]此题分值较大,学生答题情况尚可。典型错误为学生对请假条格式掌握不好。应注意:综合实践知识的考查涉及面较广,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出题。教学中,这部分往往被一些老师忽视。平时,要把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另外,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少系统地讲解应用文,正如此,第(2)小题失分较多,这一现象,是否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呢?(二)阅 读  (55分)  [一](15分)[考点]第一篇文体为说明文,是世人关心的能源问题。意在考察考生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考题涉及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对内容的理解等问题,选材很有时代感。试题总体难度为中等。5、7两题考查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第6题,考说明方法及作用。[答题分析]从考生得分情况看,好多考生回答问题时不全面,不能联系文本,要么在理解问题时把握有偏差,回答无条理,甚或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回答问题。例如第5题要求找出微藻的四个特点,有个别学生回答:阳光、水、空气、土壤。这样回答的考生根本就没弄懂问题,就想当然地回答。对于第6题回答,好多考生混淆了说明方法、修辞方法、论证方法的概念,将“作比较”与“对比”混淆,还有不少考生将“列数字”写成“例数字”。第7题,有的考生没有严格读题,要么回答成“可循环”“绿色的”,要么仅回答“降低成本”一个要点,没有抓住要点和关键词。对于第8题的解答,部分考生缺少对文本把握的能力,忽视从“文中找”这一方法,好多考生漏掉了四个答点中“可再生”这一点,还有相当多的考生再表达的能力差,只会照搬原文语句,不会利用的现成材料进行准确、精炼的概述。应注意:(1)说明文重在理解文章,进行信息概括。注意教给学生方法。(2)说明方法、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注意让学生分清。[二](25分)[考点]第二篇文章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作者借太阳花,歌颂那些珍惜机会、无私奉献的人们。是一篇托物寓意的美文。大多数考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解答考题。题目的设计考查全面,有些可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有些答案需要归纳,试题难易结合,坡度科学,有一定的区分度。[答题分析]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本段阅读的第11题学生不易回答充分;第12题,学生审题时出现大问题:好多考生从全文中找答案,答案出现严重偏离,正面描写部分忽视了修辞手法的运用;14题学生谈启示没有遵照原文,或抓住某一点片面分析,甚至有的只写了几个词语。应注意:(1)要精心选题型训练。(2)全面复习,熟悉考点,重点掌握各种文体常考题型。(3)记叙文阅读重在艺术手法的欣赏评价。-95- ·试卷分析·总之,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个别题目虽有难度,但人文气息很浓,题干的文字通俗易懂,让学生有抓手,答题方面性明确。[三](15分)[考点]所选文言文《马说》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内容涉及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答题分析](1)对文言实词的解释,部分同学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例如“见”,好多考生只指出同“现”,而没有解释其意义;(2)部分考生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未能作出明确的解释,例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就有考生将后一个“食”解释为“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注意译文的“信、达、雅”。同时翻译句子时出现错别字的同学较多。(3)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题,好多同学答出了亮点。例如17题有考生作答:“才华被埋没,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一辈子默默无闻,跟普通的马没有什么区别。”18题:“拥有纵横天下的才能和胸怀大志的人不被任用,还遭到朝廷的排挤,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不过,仍有个别考生审题失误,将18题的“当时黑暗现实”理解为“当今社会”。应注意:(1)继续加强古文的常识积累,包括字、词、句的理解,夯实基础。(2)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学生要能够熟记。(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不急躁,不马虎,从容答题。(三)写作(55分)19.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考点]写作题目依然没有审题障碍,作文问题表意确定,有引导语,考察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的主体“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这就引导考生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说真话抒真情。考生应该不会离题,而且有话可说。这正是安徽省提倡“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保证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具体体现。但要防止写得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的作文难以打动阅卷者。[答题分析](一)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能把握题目的应有之义,写作中亮点频出:(1)审题准确,很少有考生出现审题错误现象,大都能抓住“这个年龄”行文。(2)构思新颖,推陈出新。例如一考生分几个乐曲来阐述“这个年龄”的特点,巧妙构思,又合情合理,能打动阅卷者。还有部分文章从形式上加以创新,写成书信、日记、童话,结构上运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等组材方法,给文章巧妙地加上了漂亮的外衣,使其“光彩照人”。(3)底蕴深厚。从阅卷情况来看,虽然佳作并不多,但也出现了一部分立意深远的文章,这部分考生能够多角度的去感悟生活,体现了当代中学生较高的认知能力。(二)存在问题今年的作文题看似容易,但出彩难,考生在写作中出现了诸多不足:(1)审题不严,缺少点题之笔。如有部分考生将“我们”理解成“我”,在文中仅仅写“我”,而没有把眼光着眼于“我们”这样一个群体;另有考生没有仔细审阅提示中的“十五六岁”这个潜在信息,在行文中过多回顾童年,展望未来,而很少谈及这个年龄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审题有偏差。-95- ·试卷分析·(2)语言直白,缺乏文采。文采飞扬历来都是作文的一大亮点,有些考生却直接就把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话写在作文中,读起来味同嚼蜡,不懂得巧妙地把口头语转化成生动的作文语言,这样的作文往往得不到高分。(3)内容造作,空洞无物。作文源于生活,但许多考生由于平时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作文中大多出现一些假话、空话,缺乏具体的的描写、叙述、真挚感情的流露;更有甚者,把题目中“提示语言”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抄在作文中,以达到凑够字数的目的。(4)情趣低俗,思想不积极。少部分考生具体自我剖析“这个年龄”的“恋爱心理”,甚或还有个别考生,不满于父母、老师的管教,就在文中宣泄: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如一死了之。这样的文章缺乏积极的人生态度、向上的立意,分数自然偏低。(5)病句、错别字较多,书写潦草。文如其人,卷面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一部分考生在行文中病句、错别字较多,勾画涂抹现象严重,读起来词不达意,如把“已经”写成“以经”,把“再见”写成“在见”等现象时有出现。应注意:今后的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训练的序列性,舍得在作文过程上花时间,重视学生构思,立意,列提纲,作文的反复修改。要注重每一个学生作文质的变化,而不只是一篇篇作文量的增加。反思与建议:这份试卷既是对学生初中三年来语文学习的全面总结和检测,同时又给教师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从这份试卷所传递的信息来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包括对字词的积累,尤其是文言字词的理解和识记;优秀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文化常识的积累;常用修辞和句式的灵活运用。名著阅读要有计划地落到实处,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原著,不能为应付考试而仅仅看看故事梗概,或翻翻名著导读,背背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沉下心来品读名著,品味细节。这些是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基础,要认真抓好落实,不能浮光掠影,点到为止。(2)要注重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和技巧,加强答题规范训练。要让学生知道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做阅读题,要有文体意识,遇到不同文体的阅读,要学会用不同的专业术语去规范、准确答题。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认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才能在中考中得心应手。(3)要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为依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经历,去探究。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4)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读”、“问”、“试”、“评”。语文教学要重基础、重实践、重体验、体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5- ·试卷分析·(5)要勤练笔。平时的作文训练指导要序列化、常规化,要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每一次的指导都要有一定的训练点,大到文章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小到每一句语言的完美表述、一个词语的准确运用。要多写命题作文,因为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最终都会落实到命题作文上。要广开生活之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多读书看报,多写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这样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作文才会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总之,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考查方式和考查类型的相对稳定,提示着教师和考生,在语文教与学中,应回归基础,扎扎实实的积累,这是现形势下在中考中取得佳绩的必然选择。祝愿我县2012年的中考考生在毕业班老师的精心呵护下,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95- ·试卷分析·附: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各小题得分情况一览表项数据目题号赋分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满分人数0分人数得分率(%)一卷一1108.021001341180.17296.1790341568.52341.7740446744.334128.49120121070.72二(一)543.091001452077.33642.2540504256.25731.93301164764.44842.314092657.67(二)943.74402761593.421042.1940633154.751131.4930455549.781262.4160105340.171362.9060133148.281421.69202282184.50(三)1553.29501043265.801642.67401053566.671731.7630322658.561831.7730553559.11二卷三195538.5850001270.14卷面书写2053.8950751077.80-95- ·试卷分析·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各题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一览表 项 目 题型及分值难度标准差区分度各小题难 度各大题难 度样本难度各小题标准差各大题标准差样本标准差各小题区分度各大题区分度样本区分度一卷一10.80易0.700.672.857.5026.590.600.510.4320.69中2.370.6130.44难1.350.8440.71中2.520.47二(一)50.77中0.611.2511.180.660.5160.56中1.240.7470.64中1.070.8680.58中0.970.51(二)90.93易0.930.24100.55中1.150.68110.50中0.960.74120.40难1.620.68130.48难1.530.56140.85易0.590.57(三)150.66中1.710.82160.67中1.330.78170.59中0.760.56180.59中0.880.70二卷三190.70中0.709.609.600.350.35-95- ·试卷分析·卷面书写200.78中0.781.031.030.450.45 十四、无为县2011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卷分析丁浩勇石国俊凤曙光纵观201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我们欣喜地看到试题既注重“三基”,又突出能力;既源于课本,又改革创新;既联系实际,又背景新颖.它是一份很好的诠释新课程理念的中考试卷,充分体现了义务阶段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下面结合我县中考数学阅卷情况对2011年中考试卷作简要分析,并对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和中考复习谈几点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部分:试卷概述一、命题的指导思想试卷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2011年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为依据,其指导思想是: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充分发挥中考的选拔功能,坚持有利于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二、命题原则命题注重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能反映课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试题力求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注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三、卷面分析1.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50分,共八大题,23小题.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共10个小题,满分40分,约占总分的26.7%;填空题共4个小题,满分20分,约占总分的13.3%;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以及探索、开放性试题,共9个小题,满分90分,占总分的60%.近三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结构及分值上没有发生变化.表一:近三年试题结构及分值分布统计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指数2009年2010年201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09年2010年2011年-95- ·试卷分析·题数101010444999232323总分4040402020209090901501501502.考查内容分布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所列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其中考查“数与代数”领域的问题是第1、2、4、8、10、11、12、14、15、16、18、21、23(3)题,共13个小题(5个选择题,3全填空题,5个解答题),合计78分,占总分的52%;考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问题是第3、6、7、9、13、17、19、22、23(1)(2)题,共9个小题(4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4个解答题),合计69分,约占总分的39%;考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问题是第5、20题(1个选择题和1个解答题),共14分,占总分的9%.试题考查的具体内容统计如下:表二:2011年试题考查知识点统计学习领域题号考查的主要知识分值数与代数(78分)1有理数的大小42科学记数法44二次根式的估值48一元二次方程410函数图象411分解因式512幂的计算514阅读理解及判断结论的正误515分式化简求值816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818规律探索821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1223(3)二次函数7空间与图形(58分)3三视图46中位线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7与圆有关的计算49以梯形为背景的相关计算413利用垂径定理求半径517图形的旋转及位似作图819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1022三角形、旋转、相似知识的综合应用1223(1)(2)三角形全等、二次函数性质等的综合知识应用7统计与概率(14分)5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及概率的概念420统计图的认识10-95- ·试卷分析·试题考查的内容及各部分分值与往年相比,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知识内容与各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保持平稳,大致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分值比例为5:4:1,近年来变化如下:表三:近5年来试题内容分布比较年份分值及比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分数所占比例分数所占比例分数所占比例2007年6744.67%6644%1711.33%2008年7650.7%5637.3%1812%2009年7046.7%5939.3%2114%2010年7248%6241.3%1610.7%2011年7852%5838.7%149.3%3.试题的难度今年的数学试卷与去年相比难度相当,试题的起步较低,坡度不大,试题着眼于全体学生,以基础性试题为主.阅卷后我们随机抽取了300份试卷进行分析,得出较容易的试题有17题,难度中等的有4题,难度较大的只有2题,这突出了中考检测性与选拔性相结合的特点.试卷的难度值分布如下:表四:试题的难度分布题号项目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各题样本每题样本一13.8127.7591.240.95易0.69(易)0.61(易)0.859.9541.940.160.520.6822.910.73易1.790.6733.240.81易1.580.3843.230.81易1.580.4852.720.68易1.870.5662.840.71易1.820.7372.440.61易1.950.7083.150.79易1.640.4992.430.61易1.960.67100.990.25难1.730.33二113.2711.250.65易0.56(中)2.377.130.940.81123.400.68易2.340.86132.100.42中2.470.77142.480.50中2.130.66三155.3011.720.66易0.73(易)3.576.040.910.78166.420.80易3.090.65四175.9911.620.75易0.73(易)2.645.190.610.67185.640.71易3.030.73五196.1613.770.62易0.69(易)4.727.020.990.75207.610.76易3.140.52-95- ·试卷分析·六216.160.51中4.580.84七225.370.45中4.020.74八233.580.26难3.810.55第二部分:试卷特点分析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与2008、2009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与2010年相当,试题考查更注重基础性,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即四基的考查,同时减少了总体阅读量,在注重数学应用的同时,相应地降低了对热点时事的关注,使数学考查显得更数学化,更具有数学味,即回归数学的本质问题,这也是今年数学中考题的一大特色.一、着眼基础,考查技能本套试题着眼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如选择题的第1~7题,填空题的第11~13题,解答题的第15、16、17、19、20、21题,考查都是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计算,淡化了对几何证明技巧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考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整份试卷考查“三基”的有99分,占总分值的66%.考查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和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图形变换、解直角三角形,涉及待定系数法、方程思想、解几何问题、应用题等必须掌握的知识.此外,试题的设计在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方面下了功夫,例如第9、14、18、23题对学生解决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相应的考察.例1.(第1题)-2、0、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A.2B.0C.-2D.-3点评:本题通过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考查了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例2.(第11题)因式分解:a2b+2ab+b=.点评:通过因式分解,考查学生的对代数式的基本运算能力.体现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例3.(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Oxy1(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4(,)、A8(,)、A12(,);(2)写出点A4n的坐标(n是正整数);(3)指出蚂蚁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点评:本题通过探究点在坐标系中的变化规律,既考查了学生的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置的能力,又考查学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探究能力.-95- ·试卷分析·二、注重思想,深化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将数学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培养的桥梁.本份试卷渗透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以促进同学们的数学能力的形成.例如:第10、21、23题考查了函数思想,第8、16、题考查了方程思想,第10题和第23题考查了学生运用代数方法分析几何问题的能力.第22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ABCOxy例4(第21题)如图,函数y1=k1x+b的图象与函数y2=(x>0)的图象交于点A(2,1)、B,与y轴交于点C(0,3).(1)求函数y1的表达式和点B的坐标;(2)观察图象,比较当x>0时y1与y2的大小.点评:本题通过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考查,既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又考查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三.突出运算(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考查人人都能获得的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要学的有价值的数学.例如第4题,第6题,第7题,第15题,第21题都是直接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涉及实数的计算,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弧长的计算,简单的几何运算.第3题,第13题,第22题是考查学生简单的几何推理能力和几何运算能力.第16题,第19题题干给出了参考数据,主要考查学生引用参考数据及估算的能力.例5(第4题)设a=-1,a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A.1和2B.2和3C.3和4D.4和5例6(第15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点评:第4题考查了对实数的估算,第15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运算,通过这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了对基本运算的要求.例7(第22题)在△ABC中,∠ACB=90°,∠ABC=30°,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0°<<180°),得到△A1B1C.AA1ACCCA1A1ADB1BBBB1B1EP图①图②图③例7题图(1)如图①,当AB∥CB1时,设A1B1与BC相交于点D.证明:△A1CD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②,连接AA1、BB1,设△ACA1和△BCB1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证:S1∶S2=1∶3;(3)如图③,设AC的中点为E,A1B1的中点为P,AC=a,连接EP.当=°-95- ·试卷分析·时,EP的长度最大,最大值为.点评:本题前两小问通过对几何问题证明,考查了简单的推理能力,第三问通过动点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动态几何问题的探究能力.四.增强阅读,关注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所需的重要能力.对这两种能力的考查可更好地体现同学们的数学素养,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例如第20题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又如第14题借助文字语言及符号的描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8(第20题)一次学科测验,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达到6分以上(包括6分)为合格,成绩达到9分为优秀.这次测验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如下:54321012345678910学生数/人成绩/分甲乙例8题图(1)请补充完成下面的成绩统计分析表:平均分方差中位数合格率优秀率甲组6.92.491.7%16.7%乙组1.383.3%8.3%(2)甲组学生说他们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学生不同意甲组学生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给出三条支持乙组学生观点的理由.点评:本题第一问考查了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摄取分析能力,第二问则考查了学生应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对能力迁移的要求.第三部分:学生答题分析一.学生的成绩分布从我县中考数学试卷中随机抽取300份试卷来考查学生的总成绩,其中最高分为146分,最低分为0分(缺考),平均分为91.24分,及格率为60%,各分数段的分布如下表:分数段150~141140~131130~121120~111110~101100~9190分以下人数144250392015120百分率4.67%14%16.67%13%6.66%5%40%-95- ·试卷分析·由上表可知,今年我县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考试成绩良好,学生的分数分布合理.同时也反映出今年中考数学试卷试题难度适当,试卷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功能和高中录取的选拔功能.二、学生易错题的解答分析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导致许多学生普遍失分的易错题,其中出错较多的有5题,分别是选择题的第10题,填空题的第13题和第14题,解答题的第22题和第23题.下面对此一一加以分析:ABCDMNP1.第10小题(选择题)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垂直于AC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于M、N两点.设AC=2,BD=1,AP=x,△AMN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OOOOxxxxyyyy12121212A.B.C.D.易错分析:点P在AC的左半边移动时,即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