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ID:41978877

大小:94.1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5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_第1页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_第2页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_第3页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_第4页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130分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而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中国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H(pu)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kudi)炙人口,被人们广为(A.传颂B.传诵),使我们的传统节LI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底(yun),精彩浪漫,雅俗共赏。中国的节口冇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mdi)相承,是(A.宝贵B.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①(pti)写②(kuai)炙人口③底(ytin)④一(mdi)相承(2)

2、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①广为(A.传颂B.传诵)②(A.宝贵B.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2.名句默写。(8分)①,人杰地灵。②今夜刀明人尽望,o(《十五夜望刀》)③海纳百川,;,无欲则刚。(林则徐对联)④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南岳阳楼対联)⑤,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墓对联)⑥,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颍《黄鹤楼》)3.新华学校七(2)班同学举行“我也来对对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6分)(1)组对联。请将下而所给的词语和短语组合成一副“环保联”。(4分)除污涤浊植树造林水水山山泛清波披绿锦上联:下联:⑵补対联。下血是一副歌颂教师的対联,请你根据上联,补全下联。(2分

3、)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炬下联:传知识沥胆披肝4.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彖征,也是凝聚民族梢神的重要力量,下而是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请加以探究。(6分)(1)贴年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右边的年画是箸名的杨柳青年画作品——“连年有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而的内容。(2分)(2)近几年来,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对“洋”节有什么看法呢?请根据下面显示的调查结果,完成后而题目。(4分)节日认同程度调查统计表节日认可度快乐度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春节高高中高中低圣诞节低中高低中离①请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

4、F1和“洋”节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分)①你认为产生调杳表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诗词,完成5〜6题。(7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Z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她冲的“婵姐

5、咛旨,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4.下列对这首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阕写月下饮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B.这首词的下阕写対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対离人的祝福。C.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因此,总的说来,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消沉的情绪。D.这首词以美丽的想像,明容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曩①有愚者,常于户外县②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而怪之,曰r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

6、毋履,非吾室。”妻曰r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释】①曩(nang):从前。②县:同“悬”,悬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常于户外县履为志志:②及午,忽暴雨及:••①吾家徙乎徙:④毋履,非吾室毋:3.下列句中的“而”与“妻见而怪Z”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至之市,而忘操之B.舟己行矣,而剑不行C.拔山倒树而来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是汝家,何不入?②愚者审视之,乃悟。5.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10分)艾蒿香里忆端午“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是我年少时就熟

7、悉的诗句。转眼间,我远离故乡很多年了,每年端午节来临,我都会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期盼着与艾蒿再次相逢。我的故乡地处中原腹地,那里没有大江大河,自然也没有锣鼓喧天的龙舟赛事。故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江南的精彩,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进入农历五月,乡邻渐趋繁忙,大麦摇头,小麦泛黄,都等着收割上场。端午节的前两天,很多乡邻就在地里忙活了。劳作的空当儿,就互相询问着,端午艾准备好了吗?包粽子的糯米买了吗?因为这些都是每个庄户人家过端午节的必需品。记得端午这天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