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

ID:41978370

大小:217.0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05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1页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2页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3页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4页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冷柜项目投资计划分析一、冷柜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许正合其时。从工业技术上讲,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位次不无关系。不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产业空心化,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至强大。也正如“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中的观点所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技术路径已经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给定,如所谓“工业4.0"o以中国制造业后发的现状,很难另辟蹊径独闯一条达至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之路

2、。实事求是地讲,在10年之内,以中国互联网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前路肯定崎岖而坎坷。所以,在尊重产权、尤其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引资购商”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途径实现融合式创新,实现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就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之途。因此,上述所谓“引资购商”实际上是中国在向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继续开放环境下,对“招商引资”的换代或替代。“引资购商”,将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整合先进技术,融合自主创新的技术,进而占据行业及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提供垫脚石。(二)项目名称冷柜投资项目(三)项目承办单位该项目承办单位为XXX投资公司。公司满

3、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二、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产业示范园区。(二)项目建设地概况今后五年,当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一目标,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两大高地”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创新、开放、生态“三大跨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四个体系”,干在当下,成在实

4、处,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环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比全国提前两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产业示范园区。(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3696.84平方米(折合约50.52亩),净用地面积33696.84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0.52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冷柜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

5、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冷柜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9.17%,建筑容积率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4.08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1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深度融合的今天,产业政策决不能仅仅瞄准于加工制造环节,或者说既要瞄准流程型制造业和装配型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又要将政策触角延伸覆盖到制造业全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包括研发设计、资源管理

6、、金融服务、物流配送、需求响应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和2.0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髙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达到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7.9%,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1%,光电子器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

7、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7%J6.4%和14.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0、3.7和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6%、21.0%和14.5%,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三)经济新常态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

8、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