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155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时尚”和“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时尚"与“实效”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缪宇虹《全H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创设情境一时成了许多一线教师追求的“时尚”。然而,静下心来思考:实际教学中,在“热闹花哨”的情境背后,究竟有多少是产生了真正的实效?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呢?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
2、课为例:[案例1]课始:师:小刖友,今天大家最喜欢的蓝猫一一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将头像贴在黑板一角)它将和我们一起学习。喜欢吗?生(喜形于色):喜欢!师:蓝猫出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出示:26+3245+52)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动笔在本子上计算。集体校对。师:蓝猫遇到了一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忙。“26+45二?”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算法。(至此,老师不再提及蓝猫。直至课尾,蓝猫依然孤零零地立于黑板一角,无人问津。》[案例2]师:小刖友,你们喜欢玩具吗?看!“蓝猫商店”里有一些玩具(多媒体演示):小汽车26元,熊猫32元,房子7元,飞机45元,小娃娃17元,小
3、火车38元。师:你可以选两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买,怎么买?需多少钱?请列式。生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6+3226+726+4526+1726+3832+732+4532+1732+3845+3师:小朋友们独立尝试着算算看。(生把计算好的算式贴到黑板上)师:请大家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生甲:我把它分成两类:买到汽车的分一类,没有买到汽车的分一类。生乙:把含有32的分一类,不含32的分一类。生丙:我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分一类,两位数加一位数分一类。师:我们按第三位同学的分法把它分成两类(移动算式),还能再分吗?生: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分成进位的和不进位的两类,两位数加一位数也
4、可以分成进位的和不进位的。师:在这些算式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什么是新的知识?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没学过,但我们已会算了。师:那我们就来作进一步的研究,以26+17为例,分组讨论思考:(1)有儿种方法计算?(2)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分析]透视上面这两个案例,我们看到两位老师都有着相同的教学观念:力图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引进课堂,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对教学观念的理解把握、以及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却出现很大反差。案例1屮,教师为了情境而设情境,将教学情境理解为一种摆设品、点缀物,是课堂的一种外在形式。他并未真正
5、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质,其结果必然是“去掉此教学情境”对教学不会产生丝毫影响。教学情境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案例2屮,教师紧扣住本课的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由、多样、开放地产生出本课的学习材料。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索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很白然地被激活起来了,新知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掌握了。正是由于这个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价值。此案例中,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是如此的和谐统一,使我们不得不认为:若少了这一情境,课堂将黯然失
6、色。[思考]情境乂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Z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比较容易地调动起学生内部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起潜在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如果教学只是建立在抽象的讲解和机械的重复上,那么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些短暂的记忆和浅陋的技能,
7、充满灵性的思维永远进不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因而,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创设情境,都应讲究实效性。即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常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牛进行思维联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起点“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因而,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准确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熟知教学的重难点;准确把握好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和年龄特点,再据此创设
8、与当前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