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41932949

大小:107.2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4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光电子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光电子器件项目背景实干成就实力,趋势扩大优势。随着众多大项目、大企业的落户,台州制造业将提前走出困境,台州的产业前景非常美好。只要我们立足制造业这个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继续这样不遗余力地开拓进取,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车”,未来十年我市将基本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制造业结构也更趋合理,制造业自主创新、质量效益、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正如企业家邱继宝所说,“先进制造业给台州一个机会,台州将还世界一个奇迹"。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光电子器件投

2、资项目。光电子器件是光电子技术的关键和核心部件,是现代光电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子器件可分为体光电子器件、正反向结光电子器件、异质结和多结光电子器件。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光通信、光显示等应用领域需求不断扩大的刺激下,产品产量有所突破,2010年中国光电子器件产量突破1100亿只。同时,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此外,行业也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如武汉光讯、华工科技、京东方等。在举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

3、差距,国内部分厂商仍未摆脱依靠低成本竞争、或成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OEM工厂的局面,国内稍有规模或技术优势的企业,都面临着被跨国公司兼并的危机。尤其是跨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厂或兼并收购等活动更加频繁,如Neophotois公司兼并收购深圳飞通公司、MRVCommuicatios公司兼并收购飞博创公司等。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未来,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全球分工与制造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有助于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项目

4、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蚌埠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蚌埠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民国时期曾是安徽军政府驻地和凤阳县政府驻地。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多,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5、蚌埠,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淮河中游,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和京福高铁的交汇点。蚌埠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蚌埠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27200.26平方米(折合约40.78亩),净用地面积27200.26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0.78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光电子

6、器件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光电子器件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8.40%,建筑容积率1.2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6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15.29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既是点线面的结合,同时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就中央与地方关系来看,既要制定和落实好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保证中央政府产业政策政令畅通,同时还要在一定程

7、度上为地方产业政策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各具特色的地区产业政策。(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