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30484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摘要】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有的国家甚至提出要发展“零碳经济”O但是由于中国出口商品多以高污染、高耗能商品为主,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屮国来说具有一立的挑战性。2013年6月17日我国迎来了首个“全国低碳日”,低碳又成为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方。【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影响;对策近年来,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优
2、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加强生态建设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中长期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本文对世界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出口贸易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低碳经济的含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
3、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出口产品主耍集中在以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这些出口项目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同时,也以跨国投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屮国。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屮,煤炭消费所占比重约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据统计,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13本的近6倍。中国一顿煤所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
4、16.8%.H木的10.3%o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带來高污染和低效益。而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6%.1.02%和6.34%。目前,中国已近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1](三)低碳经济发展的特征1•全球性。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Z吋提出來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诞&的。因此,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应通过国际合作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经济发展起步早,对环境的污染长期存在,因此,发达国家有能力也有义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利用自身的优势完成口己的冃标而又协助发展中国家完成其减排冃标。发展中国家技术力量
5、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但拥有更大的减排空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更能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低碳的发展。[2]2.多重收益性。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并不把经济利益看作是唯一指标,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吋,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完美结合,使整个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到道路。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一)成为对外贸易的绿色壁垒。目前产品“碳足迹”标签的国际标准IS014067已经完成草案的拟定,计划于2011年发布,一旦“碳足迹”认证国际标准出台,商品加注碳标签将不可避免。同
6、时,“中国制造”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是以“碳足迹”标签为借口的一个乂一个贸易壁垒。[3](二)推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国的外贸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产品方向转变,在利用外贸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屮注重环境保护。(三)发展重点向绿色产业转移。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已经形成,这表明国际绿色消费品市场上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从长远看,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上标
7、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可持续型转变。(四)低碳经济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木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屮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