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28555
大小:38.1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4
《110919人才会议书记讲话最后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力育才聚才用才为四平赶超隆起提供强大支撑一一刘喜杰同志在全市人才工作会上的讲话(2011年8月29日)12号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动和动员全市人才积极投身到四平加快振兴上来。刚才,大会对全市第二批市管优秀专家和各类优秀人才进行了命名表彰,部分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专家和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各类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同志们珍惜荣誉,牢记使命,再立新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类人才
2、,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紧锣密鼓、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把各级各类人才视为掌上明珠,把社会管理过程中涌现出的精英,当作城市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建设中的佼佼者。四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底蕴和支撑就是人才。事实证明,什么时候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才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各级各类拔尖人才视为座上宾,什么时候经济社会就能快速发展。我们党过去有三大法宝,新的历史时期也有三大法宝,一个是要依靠人民,第二个是重视精英,第三个是坚持党要管党。四平有几大比较优势,其中
3、之一就是人才的优势,在全国各地我们都感受到了四平人的力量、四平人的决心、四平人的信念,这就是四平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的强有力的支撑。下面,我就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一、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始终是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充分认识人才的宝贵性、紧缺性和竞争性,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是时代所趋、使命所需、现实所迫。1、加强人才工作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四平
4、工业化水平较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缺乏,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较弱。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全市职工总数的3%,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员不到全市职工总数的1%。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全市数万户企业中,建立科研机构的只有21个,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更少。因此,必须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依靠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2、加强人才工作是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核心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人才资源占有上的“马太效应
5、"日益凸显,基本上控制了世界人才的源头。从国内来看,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上海提出建设全国人才高地;成都为吸引大学毕业生,作出“可以先办户口,后找工作^的承诺;前段时间,我到闽粤五市考察,仅福州一个软件园就集聚各类人才1・9万名;而与我们毗邻的长春市,人才总量达到92.4万。再看四平,全市拥有各类人才仅11・6万,其中党政人才占9.2%、企业管理人才占15.7%、高技能人才占5.9%、农村实用人才占4.1%,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比重较大占65%,但60%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领域,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直接在经济一线工作的高层次人
6、才,特别是科技研发人才太少,企业、农村等一线人才匮乏,尤其是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相对较高的信息传输、金融、文化、光伏等新兴产业,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只有加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进一步形成聚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人才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3、加强人才工作是实现赶超隆起的战略选择。人才是最可持续的发展要素,没有人才的支撑,赶超隆起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没有人才的集聚,四平的资源优势不可能变成更大的发展优势;没有人才的活力,就没有四平发展的活力。当前,四平正处于加快转变、加快赶超、加快隆起的关键时期
7、,实现城乡面貌三年大改观,“十二五”末迈入全省第一方队,需要有大批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但人才不足、人才流失现象在我市各行各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十大特色园区,员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操作人员多、有技术专长人员少,致使一些企业部分生产线闲置,不能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在农村,由于科技人员不足,农忙时找不到人、“飞鸽式”指导现象较为普遍,绝大多数农户仍靠自身摸索经验进行经营管理,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而周边地区发展迅猛、扩张加快,我们的许多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被吸走,本来具有的区位产业优势变成了被挤压的对象。据
8、统计,2009年全市大学生回归率还不足3%,全市自主培养的技能人才年均留平率仅达10%-15%,在专用车、联合收割机、换热器等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专家和骨干工人的流失严重、企业所受影响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