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18971
大小:196.8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4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第3单元达标检测卷(60分钟100分)>看拼音,写词语。(8分)shuyingtouzhiyanshi1•■/JIliX/qudidonongchoulayueboli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o(6分)沸腾(fGi■fu)唾手可得(tubchui)•骰子(t6u■gu)蛮牛(manlan)■熬粥@0■ao)手绢儿(juNnjuan)■二、用“”标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4分)人至义尽()鼻青脸种(斤斤有味()挑肥捡瘦())四、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
2、词。(5分)1.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2.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3•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4.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4.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五、按要求答题。(6分)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6分)1.《故乡的元宵》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汪曾祺。()2.《腊八粥》开头一句话“初学喊爸爸
3、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中的三个“孩子”意思相同。()3.《故乡的元宵》中,故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所以作者很不喜欢故乡的元宵节。()七、下列诗(词)句分别描写的是什么节日?(4分)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八、阅读乐园。(26分)(―)儿时中秋夜随着年岁的增长,走过的地方多了,吃过的月饼也风味各异。但再贵再甜的月饼,都不如记忆中童年时代的月饼好吃。其实细细想来,童年的月饼做工很粗糙,材料就是面粉和糖,有的里面夹着
4、花生,有的里面夹着肥肉,用一层油纸包着。尽管如此,我还是期盼中秋节的到来,期盼着中秋的月饼。那时每当中秋之夜来临,一家人聚在一起,晚饭后,母亲把月饼拿出来,我们兄弟两人一人一个,衣兜里还装着花生和糖果,撒欢着跑向村里的晒谷场。晒谷场上早已聚集了许多小伙伴,大家把各自的月饼拿出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巴里送。有的小伙伴眼馋别人家的,提出要“分享”,于是,你吃一小块我家的,我尝一小口你家的,滋味似乎真的不同。吃完了月饼,我们开始玩各种游戏。无须灯光,天上的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就是我们天然的灯光。晒谷场旁边的草垛是我们极好的藏身之处,
5、大家闹啊,笑啊,整个晒谷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父辈们则聚在晒谷场旁边的老枫树下,聊天、喝茶、抽烟□说古道今。母亲们和姑娘们也聚在一旁,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手里还在忙活着打毛线、钩白色衣领。夜色渐浓,父母们招呼着自家的孩子回家了。热闹的晒谷场顿时冷清下来,村庄也逐渐沉入静谧之中,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月辉一碧万顷,洒满整个山村。许多美好的事情都成了记忆中的往事。中秋还是那个中秋,月饼已不是那时的月饼。吃着现在时髦的月饼,却怎么也品尝不出儿时的味道。1.给第五自然段的“里加标点。(2分)2•请用“_”画出与文章第一自然段相
6、对应的句子。(2分)1.作者儿时的中秋之夜有哪些美好的回忆?请写一写。(4分)1.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晶尝不出儿时的味道呢?(3分)(二)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话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
7、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现了。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
8、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