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18842
大小:111.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5
《锅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锅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锅炉项目背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定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要注意,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传统价值链分布,是基于原有国际要素分布与产业分工情况实现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产业价值链可能呈现两方面变化。一是伴随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推进,制造环节的竞争梯度将进一步拉开,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价值份额将得到提高。二是信息技术演进将推动服务型制造与柔性化生产,对“研发设计-批量生产-品牌营销”的传统产业链条实现流程再造,产业价值链将面临重新整合。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锅炉投资项目
2、。(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规划咨询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设计单位:埴翼善透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X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选址科学性分析)(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园区不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高新区始终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改革潮头,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人才吸引和培育,以及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科
3、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部分国家高新区探索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持续创新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广泛汇聚利用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向产业组织者转变。国家自创区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先锋引领,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成效显著。先后研究出台“6+4”、“新四条”、“黄金十条”、“科技新九条”等政策措施,极大程度解放和发展了科技生产力。(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X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
4、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2156.07平方米(折合约48.21亩),净用地面积32156.07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8.21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锅炉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锅炉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3.94%,建筑容积率1.0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9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05.52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U!、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
5、)中国制造2025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髙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6、o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包容、开放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因素。“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灵魂;建立更加包容性的政府监管规范模式,为新产业新技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理念,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资源推进发展。”21个重点工程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抓手,通过政策落实和试点等带动引领战
7、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发展,推动我国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三)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增长动力转换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眼下,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不仅表现在人口、土地等红利逐步消减,拉动增长的“旧动力”逐步下降,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新的增长“发动机”马力不足,新旧动力“青黄不接”;还表现在不少地方、行业和企业正在承受着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表现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让一些长期掩盖的老矛盾、老问题“水落石出”。能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
8、构的力度,在于我们能否摒弃那种不合时宜、不适应新常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