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

ID:41908234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4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_第3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_第4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材料”教学作者:张建军作者简介:张建军,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室主任,中学历史教研员。原文出处:《新课程评论》(长沙)2018年第20183期第86-91页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就必须有科学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落实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就必须体现教学的学科特色。落实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品位,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为此,我们探索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四环两化”教学策略,文章主要是集中探讨如何进行“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和“重难问题材料化”这两个关键节点。期刊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复印期号:2018年05期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重难问题材料化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省级一般课题“普通高屮历史'四环两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建构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015CZXX072)的阶段性成果。历史课程改革经历了数次创新和复古。笔者所在的株洲市也探索了高中历史〃四环两化〃教学策略。一堂合格的历史课,应具备四个基本环节:情景导入、自主建构、合作探究与同步反馈。采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和提出要求,驱动学生自主预习、解决若干基本问题;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深化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并尝试质疑

3、和创新;一节课的末尾,通过习题、问答、案例等实现同步反馈。当然,以上〃四环两化〃模式中的关键所在,还是"两化",即〃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和〃重难问题材料化〃。如何实施好这〃两化",以下是我们的实践经验。一、"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是历史课“新"之所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问题、驱动任务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必然离不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深入探究、合作共享的前提,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衍生出来的前提。所以,〃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的教学策略既是最基本的策略,也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第一,〃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的核心目标是有效指

4、导学生自主学习。当下许多教学辅导资料采用将教材文本"挖坑"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时填空。这一学习方法虽可忠于教材,但对学生而言,仅是文字搬家,耗费了时间的同时,并未调动思维,自然无法引起思考。在"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的教学策略中,教师通过给出明确的、清晰的任务,设计成一个个有历史逻辑的问题,且在课堂上逐一核实学生的自学情况,同步进行指导、订正和补充。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掌握知识的动力足,课堂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较好,对教师教学活动预设的支持度也较在运用〃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策略进行历史教学时,设置合适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基本的操作。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与启发,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促

5、进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辨析与质疑。例如,在教授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通过提供相关史实,包括教材及其他历史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实质和作用,初步掌握历史素材与历史信息的处理方法。为了学生落实基础,教师将"自主建构"环节的教学设计作如下处理:L结合教材P22图文,分析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形成的影响,概述〃城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从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城邦制度的影响及亚非文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3.结合教材P23〜24图文,用表格形式整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内容(如下表所示)。4.结合史实,对雅典民主政治

6、进行总体评价。[1]第二,〃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同样包含着多元化的教学相长。一个问题的提出,首先包含着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甚至可以使教师提升能力。历史新课标认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满足于知识的灌输和搬家,而是追求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预设〃问题"的提出,首先促进的是教师的备课水平。例如,在教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诸子学说”等进行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围绕〃百家争鸣"〃先秦儒家"设计:

7、1.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2.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点。3.教材P6"学思之窗"中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你同意哪种?为什么?[2]此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几个意图以及能力。首先是希望强化历史概念,重视引导学生理解专有名词的基本含义。教师通过学生自主解读,培养了概括事件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掌握基本定义与概念。在教学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