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习题2

《曹刿论战》习题2

ID:41905154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曹刿论战》习题2_第1页
《曹刿论战》习题2_第2页
《曹刿论战》习题2_第3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习题(一)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2、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读了《曹刿论战》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用原文语句回答。(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的时候。5、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二)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3、”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呜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A.国

4、家兴亡,匹夫有责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C.可以一战。D.微斯人,吾谁与归?4、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答案参考(一)1、D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鲁国获

5、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急躁冒进(二)1、语言议论2、A3、A.何以战翻译应是“以何战”B.与现代汉语习惯一样。C.可以一战翻译顺序应为“可以凭借一战”D.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顺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