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5031
大小:28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04
《《三级诊断技能》-中科院张惠萍【通用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诊断分类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生理心理障碍癔症重性精神病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有自知力,主动求助三原则典型特异精神病性症状;无自知力;被动求助本章学习目标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临床资料的整理从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以协助形成诊断确定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工作范围形成初步印象心理诊断提出心理评估报告复习症状学知识和常见心理障碍会谈内容,提问,倾听,会谈方向
2、,既往史诊断思路保密,性质,权利义务否转诊准备初诊接待表明态度是确定咨询方式摄入性会谈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可靠性,分类整理与多数表现联系性质不变三原则典型症状求医行为自知力精神病(异常)转诊十项指标评估诊断标准:三原则症状测验结合标准使用心理测验整理临床资料确定关键点是否为咨询范围正常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识别病因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第二单元摄入性谈话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第五单元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
3、一次接触二、操作步骤(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三、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二)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的重要性(三)危机的处理(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四、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情绪(二)语言表达。(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五)咨询时的仪态第二单元摄
4、入性谈话一、学习目标学会确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标、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二、操作步骤(一)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二)确定提问方式(三)倾听(四)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释义(五)对谈话内容归类(六)结束谈话第二单元摄入性谈话三、相关知识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2.态度---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3.区别---对患者的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4.谈话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常用病史采集
5、法鉴别性会谈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治疗性会谈: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咨询性会谈: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谈话:当患者或当事人发生意外时医生和心理学家用谈话法给以帮助的情况。5.怎样提问题6.谈话内容的选择---可接受性,针对性,建设性四、注意事项(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二)提问中避免失误。(三)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五)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
6、的结论。(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二、操作步骤(一)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其同意。(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心理测验项目。(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谈话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谈话,而后再进行测评。三、相关知识: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应当有一定针对性,应围绕着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四、注意事项(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第四单
7、元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一、学习目标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二、操作步骤(一)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二)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三)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三、相关知识(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l)当事人个体方面的情况(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2)有关当事人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3)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