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

ID:41903524

大小:1.59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9-04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_第1页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_第2页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_第3页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_第4页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至4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第十章针灸学基础广州医学院刘义海、潘俊辉第一节经络第二节腧穴第三节十四经穴第四节经外奇穴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经络学说概论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目录▲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1.经络含义返回本节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一、经络学说概论返回目录2.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

2、胱经脉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一、经络学说概论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阴经(手三阴、足三阴)→脏发出阳经(手三阳、足三阳)→腑发出3.经络的命名和脏腑属络关系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

3、一、经络学说概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2)其他经络命名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一、经络学说概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3)脏腑属络关系阴经与阳经在体内与脏腑之间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脉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脉属大肠络肺。第十章针灸学基

4、础第一节经络一、经络学说概论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1)手三阴→行上肢内侧手三阳→行上肢外侧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足三阳→行下肢外侧(2)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1.十二经脉分布(3)手三阴:胸→手手三阳:手→头足三阳:头→足足三阴:足→腹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手食指端鼻翼旁足大趾端手太阴肺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太阴脾经脉心中手少阴心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足少阴肾经脉手小指端目内眦足小指端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厥阴肝经脉

5、手无名指端目外眦足大趾肺中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奇经八脉分布任脉→行胸腹正中,诸阴经之会,称“阴经之海”。督脉→行腰背正中,诸阳经之会,称“阳经之海”。“背为阳,腹为阴”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带脉→起于胁下,束腰而前垂,统束纵行诸经,故有“诸脉皆属于带脉”之说。阴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左右成对,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

6、,于项后会合于足少阳经。阴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会合后,复上行挟咽与任脉相并。阳维脉→左右成对,起于小腿外侧外踝的下方,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的外侧,上腋、颈、面颊部而达额与督脉相并。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十四经含义二十二经脉(正经)+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说明:奇经八脉中的腧穴,大多寄附于十二经之中,惟有任督二脉,各有其专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

7、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分布经别: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循行特点—“离、合、出、入”别络:为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皮部:是指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皮表的分区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4.经络的作用(

8、1)生理功能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第十章针灸学基础第一节经络返回本节返回目录(3)指导诊断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2)阐释病理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