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9321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本病是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在防治上,磺胺类药物治疗比较有效,从雏鸡到成鸡,免疫接种必不可少。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特点;诊断;防治传染性鼻炎是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对笼养鸡是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症状为眼和鼻腔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脸部肿胀,喷嚏,流鼻液。发病率高,可使幼雏生长缓慢,母鸡产蛋量下降。1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副鸡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体阴性,两端钝圆。鸡嗜血杆菌呈多形性。在初分离时为革兰氏阴性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胞,无荚膜和鞭毛,不能运动。24h的培养物,菌体
2、为杆状或球杆状,大小为0.4〜0.8UIT1X1.0〜3.0um,并有成丝的倾向。培养48〜60h后发生退化,出现碎片和不规则的形态,此时将其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恢复典型的杆状或球杆状。本菌的抵抗力很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C时能存活2星期,在自然环境中数小时即死。对热及消毒药也很敏感,45工存活不过6min,在真空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2流行特点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龄鸡感染较为严重。7d的雏鸡,以鼻腔内人工接种病菌常可发生本病,而3〜4d的雏鸡则稍有抵抗力。4周龄至3年的鸡易感,但有个体的差异性。人工感染4〜8
3、周龄小鸡有90%出现典型的症状。13周龄和大些的鸡则100%感染。在较老的鸡群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山鸡、珠鸡、鹤鹑偶然也能发病,但病的性质与鸡不同,具有毒性反应。本病的发生与一些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密切相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
4、的全身反应,也常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这可能与气候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关。3临床症状病的损害在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者仅表现鼻腔流稀薄清液。一般常见症状为鼻孔先流出清液以后转为浆浓粘性分泌物,有时打喷嚏。脸肿胀或显示水肿,眼结膜炎、眼睑肿胀。食欲及饮水减少,或有下痢,体重减轻。病鸡精神沉郁,脸部浮肿,缩头,呆立。仔鸡生长不良,成年母鸡产卵减少;公鸡肉髯常见肿大。如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粘液排出,并有锣音。咽喉亦可积有分泌物的凝块。最后常因窒息而死。4病理变化本病发病率虽高,
5、但死亡率较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病死鸡具有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具体说在本病流行中由于继发症致死的鸡中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
6、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黏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5诊断要点怀疑本病时,最好用早期病鸡的口鼻分泌物接种于敏感小鸡的口鼻内。如接种后1〜2d内出现鼻炎等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病原分离,病原菌常存在于眶下窦的渗出物中,如分离出嗜血杆菌即可确诊为本病。此外也可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本病。典型病例,亦可根据颜面部浮肿、鼻腔和窦的炎症以及出现浆液性、粘性分泌物等症状作出诊断。6防治措施磺胺类药治疗有效。其他药物如土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效果较差。用磺胺类药物治疗需要用大剂量,但会抑制产蛋。因此,对产蛋鸡不能应用大剂量。青
7、年鸡产蛋前在饮水中添加0.05%磺胺二甲氧"密喘,连喂两个月,要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和贫血现象。产蛋母鸡尚无满意疗法,一般可喂低剂量3〜4d,停药2〜3d后再重复给药。也可用敌菌灵。最好一幢鸡舍内只养同龄鸡,便于全出全进,以预防成年鸡带菌传给青年鸡。鸡舍应通风良好,鸡群不能过分拥挤,防止寒冷和潮湿,多喂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据报道,鸡传染性鼻炎灭活菌苗已研制成功。这种菌苗在4°C冰箱保存,有效期6个月,如有分层现象,须充分振荡,呈均匀乳剂时才能使用;不能冰冻,否则无效。每只鸡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雏鸡用量酌减,免疫持续期
8、6个月。雏鸡一般在50日龄进行初次免疫,120〜130日龄做第二次接种,必要时在免疫后的3〜4个月接种第三次。使用这种菌苗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通风良好,避免鸡过分拥挤,防止寒冷与潮湿,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加强鸡舍消毒。康复鸡长期带菌,不能留作种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