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

ID:41871164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_第1页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_第2页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_第3页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_第4页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中考作文专项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审题常见的误区,掌握常见审题的方法。2.养成作文前认真审题,列写提纲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审题的方法,能准确审好题。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教师板书课题)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三.归纳总结,展示误区(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

2、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

3、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人的一生

4、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二)游离中心

5、: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1.主次失衡——《父辈》“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2.修饰失度——《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

6、。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趣味不足(三)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

7、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处理,这种现象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中居多,往往造成跑题这样的重大失误。有些作文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比较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如《心愿》: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要写为什么有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