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6820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指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2)描述种子萌发时的变化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发育趋势。2、能力目标:(1)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2)通过绘制种子结构模式图,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2)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
2、的形态变化。2、难点(1)玉米种子的结构。(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比较法2、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包括五个环节)(一)观察思考、疑问导入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并提出问题:1、种子的形态各异,他们的内部结构是否也有很大区别呢?2、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可以发育为一棵幼苗?种子的内部结构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二)自主学习、初步认知在这个环节,我精心选择了五个小题,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教材上找出问题的答案,而这五个小题分别涉及到本节课
3、的重要知识点,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提炼重点的能力。当学生明确五个小题的答案时,教师作出引导: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各个结构的形态及位置关系如何呢?我们来进一步探究。由此引出第三个环节:(三)实验观察、合作探究1、解剖并观察菜豆种子。在这里我采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我依次做出三步指导:(1)实验前:根据教材,完成实验报告单中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两块内容。检查试验台上的材料用具是否齐全。(2)实验过程中:依据教材分组实验,按从外向内的顺序依次观察。
4、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单。(3)实验结束:观察完毕,绘制大豆种子结构模式图,完成实验报告单。整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当学生探究实验完毕,我随机选出几个学生把实验报告单上的题目和绘图进行展示,教师作出点评。为再一次强调并及时巩固重点知识,我在屏幕上出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回答出各个结构的名称,并强调大豆种子有两片肥厚的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像这样的植物我们称之为双子叶植物。这个实验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的三步指导最为重要,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整个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认识了大豆种子的结构,那
5、其他种子的结构是否也和大豆一样呢?由此引出第二个实验:2、解剖并观察玉米种子。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这样突破该难点的:第一步,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第二步,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边观察边填写实验报告单,观察完毕绘制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第三步,屏幕上出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练习填写。第四步,提出问题:玉米种子只有一片瘦弱的子叶,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经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单子叶植物的含义。我们观察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出示表格)通过学生填
6、表的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确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至此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了种子通过生长、发育、繁殖结出更多的种子,从而完成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那么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的过程中,种子的各个结构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由此引出本环节的第三个实验:3、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胚芽、胚轴分别发育成幼苗的什么部分?子叶和胚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一段视频资料,从视频资料中来观察种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判断种子
7、各个结构的变化方向。看完录像,我用一张幻灯片将种子和幼苗的各个结构进行比照,让学生填出种子发育为幼苗时各个结构的变化方向。通过看视频和填图这两个步骤,学生就可以牢固掌握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由此突破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子为了破土萌发而竭尽全力,禾苗生长过程同样蕴含了农民辛苦的汗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节约每一粒粮食。课程进行到此,我们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四)小结知识、完成目标在各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
8、的知识体系。(五)练习巩固、拓展延伸通过练习,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反思1、本着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