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ID:4186532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3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_第1页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_第2页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_第3页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木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屮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木模式。2、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兴衰荣辱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此,历代明智的對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3、历代王朝后期封建剥削的加重、灾荒疾疫的发

2、牛等,都对小农经济具有毁灭性的冲击。4、精耕细作。5、恢犁牛耕。6、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和结合。二、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吋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2、原因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木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H然经济的必然产物。)3、表现①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②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

3、展。4、后果(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③阻碍了资木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时间:资木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冇了缓慢发展。2、概况: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4、(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②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①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3、资木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①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②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③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④总Z,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提纲)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1912—1919)——短暂春天1、原因(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

5、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屮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等)(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4)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概况①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迅速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③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3、特点——“春天”短暂,昙花一现;带冇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6、1)体系: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力量: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要是重工业方面)(3)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比重中,封建的H给白足的H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4)分布:范围扩人,主要沿海沿江(5)仍然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6)时间:短暂。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來,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吋,也分解着中国自给

7、自足的H然经济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①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2、阻碍因素: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木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②先犬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③后天崎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棊础薄弱,而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8、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封建白然经济的抵制。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工作重点的转移——H^一届三中全会(1978)1、召开的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①“两个凡是”:——华国锋②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肯定了真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前提)(2)政治路线:停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